清朗世寧竹蔭西猊狗圖

清朗世寧竹蔭西猊狗圖

《清郎世寧竹蔭西猊狗圖》又名《竹蔭西猊狗圖》,是中國清代著名的宮廷畫師義大利人郎世寧創作的一幅國畫作品,此圖描繪的是竹蔭下西猊狗的景象。該作品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基本信息

【名稱】清郎世寧竹蔭西猊狗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故宮博物院

清郎世寧竹蔭西猊狗圖清郎世寧竹蔭西猊狗圖

簡介

絹本,設色,縱:246厘米,橫:133厘米。
此圖工筆設色,繪苦瓜藤繞翠竹,下立西獨(《集韻》釋為良犬),昂首垂尾,眼睛警覺注視前方;長身細腰,毛色銀灰,光澤細潤,骨骼肌肉旨顯質感。與同樣寫實逼真的翠竹,瓜藤,果實,地草,野花,互相親托,構成天然之美。右下落款“臣朗世寧恭繪”。上鈐“怡親之實”一印。貽親王允祥系康熙皇帝第二子,雍正元年封王,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去世。此圖似可確定作於雍正年間。
此圖以工細的筆觸描繪了在苦瓜藤纏繞的翠竹邊,一西猊(《集韻》釋為良犬)昂首垂尾,欲動又止,以警覺的目光注視著前方;它腿長身細,勁瘦有力,肌肉筋骨具有逼真的質感,身上銀灰色的毛茸細膩而有光澤,尾部、四爪及口鼻部均呈白色,那氣定神安的樣子完全透露著只有富貴名犬才有的氣質。這是郎世寧捕捉到的一種審美,也是他為我們營造的一種絕妙的審美感覺。
我們知道,造型準確,形象生動逼真,是郎世寧寫真藝術的專長,這幅作品顯示出他寫實的高超技巧。同時,我們還看到他用中國畫的筆、墨、顏料和構圖、皴法,並融合西方繪畫技巧表現他眼中的事物,表現他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理解。這幅畫的構圖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樣式,良犬的塑造,在西方繪畫寫實的基礎上結合了中國工筆畫暈染的方法,既重質感又重傳神,呈現著中國繪畫傳神寫意的精神。周邊的環境描寫也借鑑了中國畫的皴法,地面的處理或勾或染,或勾皴結合,用細筆的絲毛法營造出綠草茵茵的感覺;一旁的兩棵翠竹,質感飽滿,還保留了西畫裡的高光效果;竹葉、瓜藤、果實以及地面的野花、小草均先勾勒輪廓,再渲染出明暗關係,這些都體現了寫實逼真的追求。這種中西結合、諸法並用、見形見趣的嘗試,使畫面動植物間不再是各自獨立而是相互映襯、相互襯托,從而構成天然之美。
郎世寧曾與一些中國畫家合作,如與張廷彥合畫《馬技圖》,與金廷標合畫《愛烏罕四駿圖》等,這些都是我國繪畫史上參合西法的大膽實踐。這類作品用現在的話說,是—種創新,在當時宮廷繪畫中開創了一種“中西合璧”的新形式,雖然遭到一些文入畫家的不滿,但對後來的中國傳統繪畫卻產生了一些影響。
郎世寧(168S一1766)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畫家、建築家,義大利米蘭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來中國傳教,因擅畫被召入內廷供奉,歷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宮廷畫師,官至三品,並參與增修圓明園建築一事。他的畫風以西洋畫法為主,略參入一些中國畫技法,重透視和明暗效果,刻畫精細,暈染均勻,寫實而止於形似。傳世作品有《雪松仙鶴圖》軸,藏北京歷史博物館;與唐岱合作的《乾隆春郊試馬圖》卷,藏日本京都有鄰館;《八駿圖》藏江西省博物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