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晚五彩博古筒瓶

清晚五彩博古筒瓶

此筒瓶敞口,束頸,溜肩,直筒形長腹,砂底無釉,因其尤如象腿,故又稱象腿瓶。其內外通體施白釉,瑩潔細潤,白中閃青,以釉上五彩描繪圖景花紋,頸部一周飾以靈石、折枝花等;瓶身通體繪以花卉及寓意吉祥的博古圖,色彩豐富,亮麗,視覺效果極佳。此整器造型敦厚,色彩有如中國的傳統水墨淡彩畫一般,雅韻秀美,頗具藝術魅力,且畫筆嫻熟,功力深厚,細緻寫實。各色彩料均鮮艷明亮,給人以清晰雅致之美感。為難得清末之佳作,實為難得。

基本信息

景德鎮的瓷業,發展到清代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清代陶瓷之所以能使人為之傾心和陶醉,一是體現了製作工藝的精緻細膩,不少作品有一種高雅的格調和雍容華貴的風姿;二是有一種一般民窯無法比擬的優越感,帶有強烈的貴族化意味。就五彩瓷來說,華貴深凝是它的總體面貌。

康熙時期

清晚五彩博古筒瓶 清晚五彩博古筒瓶

從某種意義上說,清康熙時的五彩瓷是真正意義上的五彩瓷。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明代五彩,如不使用釉下青花,實際上就是釉上紅彩、綠彩、黃彩等;而康熙五彩的最大特點是運用了釉上藍彩和黑彩,形成了紅、綠、黃、黑、赭、藍等多種顏色的搭配和運用。由於有了深色調的藍和黑,使得康熙五彩的色彩對比更加和諧、沉穩。康熙時藍彩燒成後的色調,其深艷程度超過了青花,而黑彩又有黑漆般光澤。康熙五彩所用的顏色比明代大大增多,因此康熙五彩比明代單純釉上五彩更顯得嬌艷動人。康熙五彩瓷光艷照人,很重要一點是在燒成上。釉上彩是在彩爐中低溫燒成的,火候的把握十分重要,溫度過高,有些釉上顏色會流動或損失,爐溫太低則彩料的光澤不足。康熙五彩一般都色彩鮮艷,光澤明亮。這說明康熙時燒造彩瓷的工藝已十分成熟。 《飲流齋說瓷》記載:“清代彩瓷變化繁跡,幾乎不可方物,康熙硬彩、雍正軟彩。硬彩者,謂彩色甚濃,釉傅其上,微微凸起也。”“硬彩、青花均以康熙為極軌。”

康熙五彩瓷,繪畫工致精麗,生動傳神,改變了明代嘉靖、萬曆時只重色彩而不講究造型的粗率畫風。其施彩較明代均勻,勾勒輪廓所用線條以焦墨為料,筆鋒勁挺有力,後用油墨彩料,筆觸圓潤柔和。“康熙彩畫手精妙,官窯人物以耕織圖為最佳,其餘龍鳳、番蓮之屬,規矩準繩,必恭敬止,或反不如客貨之奇詭者。蓋客貨所畫多系怪獸老樹,用筆敢於恣肆。”《陶雅》中對康熙民窯五彩瓷器的評價是客觀的。康熙民窯五彩器的紋飾,由於不像官窯那樣受束縛,題材豐富多樣,除了花卉、梅鵲、古裝仕女以外,還有戲曲人物等。在描繪各種形象時,勾畫的線條簡練有力,在乎塗各種彩色後,給人一種明朗感。當後人以雍正粉彩與其比較時,雍正粉彩顯得細膩而柔軟,康熙五彩則顯得勁利而結實,因此被稱為“硬彩”,也被稱為“古彩”。《陶雅》載:“康窯藍綠皆濃厚,故曰硬彩。雍窯則淺淡而美觀,有粉故也,其無粉者亦羼以他之淡汁,在諸色中推為妙品。

康熙中期的瓷器彩繪深受明末清初畫家董其昌、陳洪綬、劉灃源、及“四王”的影響,構圖舒展,意境深遠。

清晚五彩博古筒瓶 清晚五彩博古筒瓶

瓷器裝飾方面的內容有一部分貼近社會生活,或警世寓意,或祈福求壽。如康熙三十年之後,朝廷廣開科舉,弘揚漢文化。瓷器裝飾上書寫詩文詞賦,有“獨占鰲頭”、“米芾拜石”等內容的畫面,便是直接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另外,五彩器中還有描寫戰爭的場面,如俗稱“刀馬人”的戲劇故事和清裝人物騎射的圖案。這與當時康熙帝吸取明亡教訓,告誡子孫要發揚騎射的滿族傳統,倡導習文尚武的政治背景有關。 康熙《五彩水滸人物故事圖盤》以《水滸》中三位綠林豪傑為題材,構圖疏密得當,三個人物描繪得十分生動,人物表情刻畫人微,所有人物採用纖細而勁挺的線條勾勒,彩繪技巧十分精湛。人物臉部不上彩,整個畫面用彩沉穩,彩色豐富而不浮躁,其中黑色深濃如墨,藍色清亮,紅色如棗皮,亮而不浮,黃色老成,幾種色彩搭配和諧,十分完美,充分體現了康熙五彩的特徵,是五彩藝術精品。

康熙五彩由於色彩豐富,紅彩比明代五彩用得少,因此,畫面色彩沉穩、熱烈而不浮躁是其鮮明特色。康熙五彩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從陶瓷藝術基本要素——造型與裝飾方面分析,有幾點十分突出。造型方面康熙五彩選擇的瓷料精細,拉坯修坯端正細微,一絲不苟,坯體接口不留痕跡,這一點和明代不同;瓷胎是經過精心修坯的,但造型氣勢不失,仍留有古拙、凝重、質樸的感覺,這一點與清後期造型過於雕琢、輕薄之風亦不相同。康熙時無論官窯還是民窯,瓷器造型都很規矩嚴謹、古樸端莊,這和原料製備、制坯成型等工藝技巧的純熟密不可分。

康熙五彩瓷造型品種很多,大的造型所占比例也多,如尊、觚、魚缸等都超過前代。康熙時造型新穎,許多器物開陶瓷造型之先河,反映了制坯技術的精熟。如觀音尊、棒槌瓶、玉蘭花觚、葫蘆瓶等,造型飽滿、挺拔,有很強的裝飾性和藝術性。

裝飾方面,康熙五彩的裝飾突出了瓷繪藝術的特徵,更加強調藝術感覺,少了一些市俗氣,多了一些書卷

清晚五彩博古筒瓶 清晚五彩博古筒瓶

氣,或者說更接近了繪畫藝術,但又不是模仿繪畫,仍保持了鮮明的瓷繪語言。可以說,明清繪畫對康熙陶瓷裝飾影響是巨大的,在瓷器裝飾的構圖上吸收了中國畫的一些章法,從表現技巧上看,無論是勾線填彩形式的,還是沒骨小寫意形式的,都可以感受到中國畫的影響。特別值得一書的是,康熙五彩已打破了前代五彩勾線平塗的模式,並吸收了西洋繪畫的透視表現方法,在色彩處理上也注意了深淺、明暗,使畫面具有層次感、立體感,更具有藝術感染力。《陶雅》云:“康熙五彩能力最大,縱橫變化層出而未窮也。”其“人物衣褶最為生動,樹則老千槎芽,花則風枝婀娜”。這些評論從不同的角度概括了康熙五彩裝飾的藝術特徵。康熙五彩以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獨步於中國陶瓷藝術殿堂,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雍正時期

雍正五彩和盛極一時的康熙五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一是數量減少,二是在色彩上改變過去以濃艷為主的特點,趨於淡雅,圖案裝飾也從繁複變為疏朗,筆意由遒勁趨向纖弱。這種變化是兩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粉彩已成為當時的主流產品,它的製作方法、審美取向勢必影響五彩,雍正五彩在繪製工藝上就結合了粉彩中多層次的技法,從而取得清新靜謐的效果;二是雍正五彩在彩繪顏料方面仍以紅、黃、藍、綠、紫、黑、金等色為主,但彩繪效果已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雍正以後,五彩瓷逐漸被新的彩瓷品種所替代。

從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爆發以後,清代政治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瓷業的發展同其他經濟、文化事業一樣,隨同國勢之日衰,逐漸走下坡路。這正如《陶雅》所載:“中葉以後,深厚固不如康熙,美麗也不及雍正。惟以不惜工本之故,猶足以容與中流。嘉、道以降,畫工彩料直愈趨愈下……”清末五彩已不再風騷獨領。

清晚五彩博古筒瓶 清晚五彩博古筒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