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張崟春流出峽圖

清張崟春流出峽圖

《清張崟春流出峽圖》本名《春流出峽圖》,是中國清代畫家張崟創作的國畫作品,此畫描繪的是巴山蜀水的青綠風景。該作品由南京博物館收藏。

基本信息

作品介紹

此圖取唐人詩句入畫,作於嘉慶二十二年。從題識可知,此圖取唐人詩句入畫。題識云:“春流出峽圖,仿李希古,丁丑冬戊寅春,江南瑞雪普遍,豐年之兆可征,巴蜀之雪可知矣。因擬唐人‘巴國雪消春水來’句,作春流出峽圖。”款署“丹徒張崟”,鈐“夕庵”、“張崟之印”白文二方印。

作品賞析

此圖畫面以俯瞰角度繪巴山蜀水的青綠風景,中間雜生紅、黃等色調的花木,色調比較濃重,襯得山間溪流更加清澈。此圖以俯視的遠近法構圖,寫群山畢覽無遺。山巒用披麻皺,蒼秀渾厚。以石視水,使潺潺山溪,轉折於亂石之間,巧得清流急湍之妙,樹木盛秀,霧露飄渺,遠山隱約,一派嫵媚春光,皆露筆底,細而不膩,工而不板。

作者簡介

張崟(1761年~1829年),中國清代畫家。字寶厓,號夕庵、夕道人,又號樵山居士、觀白居士等,丹徒(今江蘇省鎮江市)人。其父自坤為布商,亦能詩善畫,與潘恭壽、王文治等名流往來密切,家庭富有文化氣息。張崟30歲以前與鄧石如、潘本山、黃石屏等交往,利用家藏古代書畫學習臨摹,與前輩藝術家討教切磋;並游杭州、金陵等地名勝,畫藝詩文初露頭角。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其父亡故,家道中落,生活日趨艱難,由業餘作畫而變為賣畫為生,遭到貴族、官宦的冷落,思想有所觸動,在詩句中經常譏諷豪室富戶。晚年貧病交迫。 善畫花卉、竹石及山水,山水畫能脫離四王窠臼,另僻蹊徑,尤善畫松。畫風較細密,色彩雅致。從學者較多,有京江派(又作丹徒派)之稱。有《山海長春圖》等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