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豇豆紅釉太白尊

清康熙 豇豆紅太白尊

名稱:清康熙 豇豆紅太白尊
尺寸:高9cm, 口徑3.7 cm, 直徑12.5cm
創作年代:清康熙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收藏:美國私人收藏家, 亞洲古董藝術收藏家協會
介紹:
太白尊小口微撇,圓唇,短頸,辦球狀腹,圈足,底施釉。內施白釉。腹部線刻三團螭紋。器因形似唐代詩人酒仙李太白飲酒的酒罈,故稱為“太白尊”。
豇豆紅太白尊造型端莊優美,胎質細潤緻密,釉下暗刻團螭紋,外壁滿施豇豆紅,釉色紅艷濃重,即俗稱之“大紅袍”,為豇豆紅髮色最佳者。
豇豆紅釉是康熙晚期景德鎮官窯生產的高溫紅釉瓷品種之一,它以金屬銅為著色劑,紅釉中因部分氧化而產生綠色斑點,“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因釉似豇豆之色而得名,又因其色淺紅嬌艷,似孩兒粉頰,似桃花初綻,似美人初醉,故得多個美名,如“孩兒臉”,"桃花片”, “美人醉”,被譽為“滿身苔點泛於桃花春浪間”的美麗色釉。
豇豆紅釉之所以名貴,是因為它比郎窯紅燒成難度更大。康熙官窯有少量生產,供黃帝內庭賞用。康熙豇豆紅釉器多為文房用具或擺設等小件器物,製作工藝精湛。著明的“八大碼”有菊瓣瓶,柳葉瓶,萊菔尊,龍盤,洗,太白尊,蘋果尊,印盒。
康熙豇豆紅器傳世品稀少。康熙以後,豇豆紅釉燒制技藝失傳,雍正,乾隆有仿鈞未成功而作罷至清末光緒民國年間出現仿康熙的製品,器型規格與真品相比,非大即小,胎質粗松,紋飾過於呆板生硬。
介紹摘自《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從書》瓷器卷-清代,第44-45頁。
另請參閱∶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卷一上冊,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頁292、293,圖106
《世界陶瓷全集15·清》,(日本)國小館,1983年,頁35,圖27
實物參觀: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市場參考
由於豇豆紅釉是康熙所創具有優美柔和色調,且其燒造技術很難掌握,成功率及低,尤其是豇豆紅釉中的綠色苔點是極難仿製的且又是康熙宮廷御用品,故而流傳下來的器物很少,成為高溫銅紅釉瓷器中最為名貴的一種。由於歷史原因,絕大部分傳世品已於1860年-1949年間流散國外,收藏於各國著名的博物館和收藏家手中。據考證,美英收藏於各國著名的博物館和收藏家手中的約有100多件是中國國立博物館館藏的2-3倍。隨著國富民富,盛世收藏,目前市場拍賣價連續走高已達7位數。2005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一次拍賣會上,一件直徑12.6cm的清康熙 豇豆紅釉太白尊成交價1,144,800港元。吸引了眾多陶瓷收藏家,投資者的眼球。

清康熙 豇豆紅太白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