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御製琺瑯彩杏林春燕圓碗

清乾隆御製琺瑯彩杏林春燕圓碗

清乾隆御製琺瑯彩杏林春燕圓碗該精品白釉溫潤,工藝精湛,圖中杏花盛開,春風吹拂銀柳,雙燕在其中飛翔。這個碗的珍貴之處,是其畫工和題材出眾,有燕子及春天的感覺,而且是朝廷御製,“這隻材料是琺瑯彩的材料,與粉彩是不同的,琺瑯彩的材料是宮廷的。

補充

琺瑯彩瓷的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瑯”。是國外傳入的一種裝飾技法,後人稱“古月軒”,國外稱“薔薇彩”。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據清宮造辦處的文獻檔案記載,其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辦處琺瑯作的匠師將銅胎畫琺瑯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製的新瓷器品種。琺瑯彩盛於雍正、乾隆時,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特製,解運至京後,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皇帝欽定,由宮廷畫家依樣畫到瓷器上。琺瑯彩瓷創燒於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盛行。清代後期仍有少量燒制,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德鎮。初期琺瑯彩是在胎體未上釉處先作地色,後畫花卉,有花無鳥是一特徵。康熙朝琺瑯彩瓷器多以藍、黃、紫紅、松石綠等色為地,以各色琺瑯料描繪各種花卉紋,其色彩、繪畫、款式皆同於當時的銅胎畫琺瑯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