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黃鑷口魚

深黃鑷口魚

深黃鑷口魚為蝴蝶魚科鑷口魚屬的魚類,俗名黃鑷口魚。分布於台灣島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Clarion和Socorro群島。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深黃鑷口魚黃鑷口魚
俗名:火箭蝶 
學名:Forcipigerflavissimus
英文名:Yellowlongnosebutterfly,Biglong-nosedbutterflyfish,Longnosebutterflyfish,Longsnoutedbutterflyfish,Long-nosedcoralfish,forcepsfish,Longnosebutterfly,Forcepsfish,Long
中文名:黃鑷口魚黃鑷口魚
科名:Chaetodontidae
科中文名:蝴蝶魚科
同種異名:Chelmolongirostris,Forcipigerlongirostris,Foreipigerflavissimus
模式種產地:Clarion and Socorro Is.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分布

世界分布:印度至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非洲,東至夏威夷伊斯特群島(EasterIs.),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羅得豪島(LordHoweI.);東太平洋區由墨西哥至加拉巴哥斯群島。中國台灣各地岩礁及珊湖礁海域皆可見其蹤跡。

棲息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舄湖
棲息深度:1-30米

形態特徵

體甚側扁而高,略呈卵圓形。吻尖,不延長而呈管狀。眼中大,眼間隔稍圓突。前鼻孔具鼻瓣。上下頜齒細小,被肉折蓋住不易看見;齶骨具齒。前蓋骨直角形,末端彎角處稍向後延長,具細鋸齒。體被中大櫛鱗;側線完全,伸達尾鰭基。背鰭單一,硬棘IX,軟條28-30,軟條部長於硬棘部;臀鰭硬棘III,軟條19-22。體與頭部銀白色;頭部具略窄於眼徑之眼帶,向下延伸至腹鰭基部;體側前部具一由背鰭硬棘部延伸至腹鰭且上部分叉之褐色寬橫帶,後部另具一由背鰭軟條部延伸至臀鰭軟條部之褐色寬橫帶;尾柄亦具一短橫帶。背、臀鰭銀白至淡黃色,具灰白邊;腹鰭黑色;尾鰭淡色。幼魚於背鰭軟條部具眼斑。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面海的礁區,偶也可發現於舄湖礁區。單獨或小群生活。雜食性,取食對象廣泛,舉凡縫穴中之底棲小生物、魚卵、水螅體及棘皮動物的管足等。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

其他資料

最大體長:22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