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92年2月,中共深圳市委常委會議決定,成立深圳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1992年7月,深圳市人民政府任命俞仲文為深圳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籌備組組長。
1994年4月,深圳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正式掛牌,西麗湖校區教學大樓奠基。
1997年10月,深圳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更名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2000年4月,深圳市職業技術學校併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成為華僑城校區。
2001年開始,學校先後與國內129所高校簽訂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協定。
2003年9月,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以全優成績通過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
2004年9月,深圳市衛生學校併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2006年12月,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被確定為“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畫”首批立項建設院校。
2009年12月,成為首批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2年8月,學校首次在2A批次與深圳大學聯合培養招收套用本科學生234名。
2016年4月,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汕特別合作區校區正式籌建。
辦學規模
院系專業
截止2017年12月,學院有16個教學單位,開辦4個聯合培養試點本科專業、70個專科專業。
教學單位 | 層次 | 專業 |
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 | 本科 | 電子信息工程(聯合試點) |
專科 | 套用電子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物聯網套用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通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 | |
計算機工程學院 | 本科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聯合試點) |
專科 | 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軟體技術、軟體技術(中美合辦) | |
機電工程學院 | 本科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聯合試點項目) |
專科 | 模具設計與製造、機械設計與製造、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建築智慧型化工程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節能工程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新能源套用技術 | |
經濟學院 | 專科 | 金融管理、金融管理(中澳合作)、會計、國際商務(外貿)、國際商務(中澳合作)、社區管理與服務、法律管理 |
管理學院 | 專科 | 港口與航運管理、工商企業管理、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中美合作)、市場行銷、酒店管理、旅遊管理、行政管理 |
傳播工程學院 | 專科 | 包裝技術與設計、印刷圖文信息處理、印刷技術、電子出版技術、出版與發行 |
藝術設計學院 | 專科 | 環境藝術設計、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藝術設計、服裝設計、珠寶首飾工藝及鑑定 |
套用外國語學院 | 專科 | 套用德語、套用法語、商務英語、商務日語 |
套用化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 本科 | 食品科學與工程(聯合試點) |
專科 | 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工業分析與檢驗、高分子材料套用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食品生物技術、藥學、藥品經營與管理、園林技術、城市園林、生物技術及套用 | |
建築與環境工程學院 | 專科 |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給排水工程技術、建築電氣工程技術、建築設計技術、建築工程管理、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工程造價、物業管理 |
數字創意與動畫學院 | 專科 | 遊戲設計與製作、影視製作、影視動畫、多媒體設計與製作 |
汽車與交通學院 | 專科 | 城市軌道交通控制、汽車電子技術、汽車運用技術、交通安全與智慧型控制、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 |
醫學技術與護理學院 | 專科 | 口腔醫學、護理、眼視光技術、康復治療技術、口腔醫學技術 |
人文學院 | 專科 | 音樂表演、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 |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 | -- | -- |
國際教育部 | -- | -- |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5月,全校共有教職工2209,在編 在崗教職員工1623人,正高208人,副高647人;博士297人;國家優秀教學團隊2個,國家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8人,珠江學者2人,特聘鵬城學者5人。教職工中現有專任教師1155人,校外兼職(課)教師共1272人。專任教師中“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到82%。
國家級教學名師:朱光力、劉紅燕。
省級教學名師:朱光力、竇志銘、王曉利、劉紅燕、謝利娟等。
國家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商務英語專業教學團隊 | 徐小貞 |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 趙傑 |
教學建設
截至2016年5月,該校有國家級精品專業1個、國家級示範專業12個、省級示範專業17個、國家級精品課程53門、省級精品課程16門。
國家級精品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國家級示範專業
城市園林 | 港口與航運管理 |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 | 商務英語 |
食品生物技術 | 汽車運用技術 | 計算機網路技術 | 印刷技術 | -- |
省級示範專業
國際商務 | 軟體技術 | 物流管理 | 電氣自動化技術 | 建築工程管理 |
國家級精品課程
園林植物栽培技術 | 餐飲經營管理 | 實用會計基礎 | 國際貿易與報關實務B | 特效合成 |
管理英語 | C語言程式設計 | 電工及電氣測量技術 | Oracle資料庫基礎 | 特種加工技術 |
二維動畫製作 | 分析化學 | 商務現場口譯 | 電氣控制與PLC | 樓宇自動化技術 |
寶石學基礎 | 液壓與氣動技術 | 計算機套用基礎 | 單片機套用技術 | 網路互聯技術 |
國際物流報關實務 | 產品工學設計 | 電子商務新 | 電子商務套用 | 大型資料庫 |
金屬工藝綜合技能實訓 | 面向對象程式設計(Java) | 使用通用工具機零件加工 | 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 | Windows CE 嵌入式系統 |
生物化學與技術 | 食品檢驗 | 經管數學 | 移動通信A | 機械設計與套用 |
會展英語 | Windows Server 網路管理 | Visual Basic語言程式設計 | 汽車傳動系統技術及檢修 | 汽車傳動系統技術及檢修 |
汽車行銷基礎與實務 | 電工技術與實訓 | 通信網路與綜合布線 | 模具CAD/CAM | 插花與花藝設計 |
功能食品加工技術 | 商務英語 | 電視技術 | 國際市場行銷實務 | 印刷工藝 |
智慧卡技術 | -- | -- | -- | -- |
省級精品課程
程式設計與編程規範 | 園林建築設計 | 鑽石分級 | 進出口業務 | 工程製圖 |
資料庫原理與套用 | 數字電子技術 | 機械設計與套用 | 證券投資份析與實踐 | 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 |
展示系統設計 | 數控工具機控制技術 | 汽車綜合故障診斷 | 區域網路技術 | 交換技術 |
可程式邏輯器件與項目訓練 | -- | -- | -- | -- |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5月,該校承擔各級各類項目3526項,全校科研經費總量累計達到4.51億元,2002年以來連續13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7年以來連續7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套用研發特色突出,獲得國家專利授權961件,軟體著作權登記203件,共完成技術(知識)轉移項目1863項,到賬經費1.85億元,科研成果轉化收入達到2364.31萬元。主導或參與制定的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37項,學術專著162部。
科研平台
根據2016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有國家級試驗站1個、廣東省協同育人平台2個、市級重點實驗室2個、市級科研創新平台4個、市級公共服務平台2個、校級科研機構8個。
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菱鎂礦冶煉工業物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市級科研團隊
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園林植物栽培與套用研究團隊 | 李永紅 |
抗菌肽研究團隊 | 代建國 |
國家級試驗站: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深圳綜合試驗站;
廣東省協同育人平台:信息通信技術協同育人平台等。
市級重點實驗室:深圳市現代設計與製造技術套用重點實驗室、發酵精製檢測系統重點實驗室;
市級科研創新平台:植物保護研究中心、高分子材料與精細化學品工程技術開發中心、生物活性物質功效及套用研究中心、農業文化創意與行銷研發中心;
市級公共服務平台:大規模細胞培養技術和細胞資庫公共技術平台、生化分析檢測公共服務平台;
校級科研機構:職業與技術教育研究所、人文社科研究所、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旅遊經濟研究所、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究所、超聲技術研究所、台灣研究所、新能源汽車電子技術研究所。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6年3月,該校館藏圖書資料241萬冊,期刊1731種,電子圖書117萬冊。 中外文電子資源32種,電子期刊9200餘種,多媒體資料5.5萬件。建成珍藏該校作者著作的“深職文庫”,包括實體書庫和資料庫,已收藏著作600餘部。“永不落幕的大運”特色資料庫,匯集了該校參與第26屆大運會的所有電子資料。該校還建成深圳市高新企業資料庫、留學指南專題資源庫、全國高校精品課程庫等特色資料庫,並自編《信息薈萃》等專題電子信息。
• 學術期刊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是由廣東省教育廳主管、深圳職業技術學 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欄目有機電與信息工程、套用化學與生物工程、醫學技術與護理、建築與環境工程技術、工程與套用數學、數字媒體與傳播、印刷出版等;哲學與人文、經濟與管理、藝術與設計、語言與文學、職業教育研究、區域改革發展研究、港澳台與比較教育研究等。是《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統計源期刊;英國《科學文摘》(INSPEC Database)、美國《化學文摘》(CA)、《人大複印資料》、《教育文摘周報》等文摘類刊物、資料庫收錄轉載期刊。
文化傳統
校訓
“德業並進,自強不息”
“德業並進”意出《周易》“子曰:“君子進德修業。”體現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契合社會現實要求,挈領學校“德業並進、學思並舉、腦手並用”的人才培養目標。
“自強不息”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炎黃子孫民族精神之重要表征,是深圳“敢為天下先”城市品格的集中體現,是學校進取不已、勇於創新精神的高度凝練。
校徽
設計者:黃昶、周林一。確定時間: 2004年4月建校十周年之際。
新校徽以原有校徽為基礎進行了改進。整個校徽以紅色為主調,圖案中“1993”是學校創立首屆招生年代,中心三角形以深圳市市花勒杜鵑的基本形態變化而來,圍合向心的“ T ”字,含英文 Technology (技術)與團結協作之意,中文校名與英譯校名放在外圍,飾以圓弧。整個校徽以圓形為主體形狀,象徵學校事業圓滿、穩定、成功,顯示了學校在高職教育領域中積極開拓、熱烈向上的朝氣。
現任領導
職位 | 姓名 |
黨委書記 | 陳秋明 |
院長 | 楊欣斌 |
黨委委員、副書記和紀委書記 | 楊平 |
副校長 | 溫希東、唐曉鳴、馬曉明、董朝君、李月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