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簡介
深圳中醫院一門診部地址:深圳市解放西路3015號二門診部地址:深圳市福華路1號。下屬機構有深圳市中醫藥研究所、深圳市國際中醫藥人才培訓中心、深圳市傳統醫療中心。所獲榮譽
在2007年廣東省中醫藥工作會議上,被授予首批廣東省中醫藥強省項目“中醫名院”稱號;在重點專科建設工作中,該院肝病專科在2006年的國家“十五”重點中醫專科建設單位驗收評比中取得優異成績,在全國中醫肝病重點專科建設單位橫向評比中名列前茅;名醫工程建設中,該院有15名專家被衛生局授予“深圳市名中醫”稱號,有10名專家被授予“深圳市優秀中醫”稱號。深圳市中醫院“名院”、“名科”、“名醫”工程建設,成績斐然。
醫院特色
專家團隊
深圳中醫院現有職工千餘人,衛生技術人員中,有正高級職稱近百人,副高級職稱200餘人;有博士近35人,碩士近75人;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國家高級師帶徒專家3人,廣東省名中醫5人,深圳市名中醫14人,優秀中醫10名。先進設備
目前深圳中醫院固定資產超過6億元,其中醫療設備值超過2億元,大型設備有MRI、螺鏇CT機、數位化胃腸X光機、MS人工肝支持系統等。重點科室
現有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1個(肝病專科);省級中醫重點專科4個(肝病專科、中醫急診、針灸科、腎病專及中醫重點專科)科建設單位2個(骨傷科、脾胃專科);市級重點醫學專科4個。有國家二級實驗室一所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在研課題100餘項。先後中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研課題6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科研課題4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課題7項。科研實力
深圳中醫院作為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有5位博士導師、35位碩士生導師,有20多個臨床教研室,已形成博士、碩士、本科、專科、自考等多層次的教學體系。技術交流
深圳中醫院先後與美國ThomasJefferson大學、德國MEDICALPARK康復醫院建立臨床協作關係,與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院、香港中醫學會會立中醫學院、香港國際針灸學院等建立了固定的教學協作及學術交流關係;有20多個專業學術團體掛靠醫院成立。成績展示
深圳中醫院先後被授予“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廣東省文明中醫院”“廣東建設中醫藥強省項目中醫名院”“深圳市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深圳市衛生系統行風建設先進單位”。醫院發展
中醫重點專科達國家級水平中醫中藥深受市民喜愛和接受,作為具備中醫鮮明特色的深圳市中醫院近年業務發展迅速,提供完善的中醫醫療保健衛生服務。據該院提供的數據,目前其年門診人次已突破140萬;住院人次上升到萬餘人,在診療服務人數上與其他深圳市屬綜合醫院基本持平。
深圳市中醫院注重對祖國傳統醫學的繼承與創新工作,大力加強中醫“特色專科”的建設,對患者需求量大,中醫特色突出,業務開展較好的科室作為優先發展科室,形成以肝病重點專科為代表的特色優勢專科,目前該院擁有國家重點中醫專科1個,省重點中醫專科4個,省重點中醫專科建設單位2個,市重點醫學專科4個,市特色中醫專病專科8個。其中,該院肝病專科在廣東省十二個國家“十五”重點中醫專科建設單位驗收考評中,取得優異成績,在全國中醫肝病重點專科建設單位橫向驗收評比中名列前茅,是深圳首家具備國家水平的重點醫學專科。
中醫“絕活”專治疑難症
“簡、便、驗、廉”是中醫的特色,也是中醫為市民認可的“口碑”。深圳市中醫院在滿足市民的基本就醫需求,完善醫院綜合服務功能和提升診療技術水平的同時,充分發揮中醫特色,提高中藥飲片使用率,推廣使用中醫適宜診療技術等工作。目前,除常規的診療手段外,該院各住院病區廣泛採取中醫針灸、推拿、拔罐、熏蒸、理療等非藥物中醫診療技術手段,豐富了醫院的診斷和治療手段,突出了中醫特色,廣受患者歡迎。此外,該院還積極探索,把現代診療技術手段和傳統中醫藥方法結合起來,運用中藥介入治療腫瘤、多學科聯合治療肝膽結石和預防復發、微創技術在中醫領域的成功運用等,成為中醫醫院的“獨特武器”。
據悉,該院肝病專科在運用中醫、中西醫結合方法診治各種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害、肝硬化、重型肝炎及其合併症等方面,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深圳中醫院自主研發的幾種治療腎病的藥劑,在臨床進行驗證,效果非常顯著,不僅國內患者慕名前來,美國、加拿大等多國腎病患者也專程前來就診,傳統中醫藥顯示了其神奇的功效。
小小銀針走出國門廣受讚譽
深圳市中醫院針灸科是廣東省重點中醫專科,也是深圳市重點特色專科,中醫針灸是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的標誌之一,也是最早為世人所接受和認可的中醫診療技術,該院針灸科通過中醫辨證施治結合使用現代康復醫學手段,在診治中風后遺症和小兒腦癱方面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特別是運用針灸和康復等綜合治療手段,大大提高癱瘓肢體的功能恢復及治療中風痴呆和失語等後遺症的臨床療效,降低病殘率,提高中風存活者的生活質量。去年4月在德國召開的第四屆國際神經再生修復研討會上,市中醫院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針刺某經脈與缺血性腦神經幹細胞增值和分化的關係”引起了國外同行的高度關注。德國著名的康復醫療機構也和市中醫院達成合作意向,將在深建立中德康復醫療培訓中心,第一個合作的項目就是神經康復。
此外,該院設於急診科的蛇傷專科,是深圳市唯一的專業治療蛇傷的專科,採用中西醫結合、內外治結合、針(灸)(中)藥並用的方法治療各類毒蛇毒蟲咬傷。專科成立十多年來,治療各種毒蛇咬傷成功率達99.89%,處在國內領先水平。該專科除常規的抗蛇毒血清治療外,還研製成蛇毒清膠囊、蛇傷清毒合劑一號、二號和蛇傷外用一號藥散、二號藥散等蛇傷系列中成藥。
加強深港及海外中醫藥交流深港互為毗鄰,深港之間加強中醫交流與合作成為必然。深圳市中醫院與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香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醫學會會立中醫學院、香港國際針灸學院等建立了固定的教學協作及學術交流、臨床交流關係,並簽訂了相關協定,雙方領導開展了互訪,深圳市中醫院部分專家也定期赴港進行學術交流,作為教學醫院,深圳市中醫院接收來自香港的學生(含全日制本科學生及碩士生等)來我院畢業實習,平均每年接收來自香港各大學中醫學院學生來我院臨床實習、見習達2000多人次,同時還接待了香港中醫藥同行及學術團體等的來訪和交流活動,醫院所屬的國際中醫藥培訓中心還專門針對香港學員開展了多期針灸推拿培訓班。另外,醫院接受了來自英國、瑞士、瑞典、德國、以色列、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同行前來參觀、學習、訪問,還與美國ThomasJefferson大學開展科研協作,與德國MEDICALPARK康復醫院建立臨床協作關係,增進了深港及海外中醫藥學術交流。
以蒼生大醫之心給患者關懷
中醫藥傳統特色,核心是整體觀念和中醫藥對人的健康服務。中醫的“以人為本”體現在對健康人、亞健康人和病人三類人員的服務上,對健康人強調預防,對亞健康人強調保健、康復和養生,對病人著重的是醫療。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相對應的服務內容和要求,中醫院應該拓展服務領域,打造並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符合時代要求的、融預防、康復、保健、養生、醫療為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
深圳市中醫院院長、曾先後獲得全國醫院優秀院長和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的楊卓欣有鮮明的辦院思路,他說:“中醫院應該姓中,保持中醫藥特色不變。其次,中醫院要具備綜合服務的功能,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兩個拳頭’的發展思路;其次,中醫院的綜合實力應該達到滿足市民就醫需求,做到急診要強,診斷要明,治療與服務要有中醫特色,中西醫結合要有優勢,其三,在臨床工作中,要把四個‘是否’作為選擇診療手段的金規鐵律:療效是否更好,病程是否更短,痛苦是否更少,費用是否更低;其四,中醫藥從業人員,必須秉承中醫文化,樹立‘大醫精誠’和‘不為良相,願為良醫’的堅定信念,以人文關懷促進醫患關係和諧,以對中醫拳拳赤子之心,做‘蒼生大醫’。”
要辦全國先進的現代化中醫院
對中醫院未來的發展,楊卓欣院長充滿信心。據介紹,由政府全資興建的4萬平方米的新住院大樓已部分投入使用,醫院的總業務用房將因此翻倍,達到8.5萬平方米,大大的拓展了醫院業務空間,改善了醫院的就醫環境,一些富有中醫特色和優勢的診療項目將得到進一步發展,服務將更加完善。
楊卓欣說,作為廣東省首批建設中醫藥強省項目“中醫名院”,在未來五年內,醫院將繼續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資助。在原有的基礎上,深圳市中醫院將按照總體規劃1200張住院床位設定進行規劃,其中位於福田區福華路的院本部按800張住院床位進行規劃配套,位於解放路的一門診將進行重建成針灸推拿醫院,設定住院床位200張,還計畫籌建中醫肝病專科醫院,以上項目已經列入深圳市衛生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屆時醫院的總建築面積將超過12萬平方米,預計醫院年門診診療人次將接近200萬,年住院人次將突破3萬,成為國內規模較大的、以中醫醫療為中心,融中醫藥預防、康復、保健、科研、教育等為一體的、技術力量雄厚、中醫特色鮮明的、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在海外有一定影響,各項指標居全國先進水平的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醫院。
領導人員
院長李順民,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及博士後導師。深圳市中醫院黨委書記兼腎病科主任。
兼任中華中醫學會老年病分會常委,中華中醫學會腎病分會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深圳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深圳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誌》和《世界今日醫學雜誌》編委及《深圳中西醫結合雜誌》副主編.
先後在醫學院校及三級甲等醫院從事醫教研工作28年,精通中醫理論和內科專業知識,嫻熟運用中醫理論進行辨證論治,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能獨立提出及指導創造性的研究工作,對腎病、脾胃病、腦病理論及其臨床套用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強調五臟相關,主張綜合調治,倡導診斷要見微察著,治療要根除隱患。系統整理並出版《理化指標異常中醫治療手冊》一書,對無症或少症疾病中醫辨證的早治和根治研究具有開創性意義;國家中醫管理局立項資助的“IgA腎病顯證與隱證的辨證指標客觀化實驗研究”顯中求隱,以此達彼的研究思路,對中醫隱證和亞健康的辨證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實用價值。
已在各種期刊上發表論文100多篇,主編《中國中西醫結合內科學》(85萬字)、《內科疑難病中醫治療學》(200萬字)、《現代腎臟病學》(120萬字)等著作7部,取得國家省市科技進步獎4次,現主持國家省市科研課題5項。1995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廣東省優秀中青年中醫藥工作者”稱號。1997年被市委確定為“深圳市優秀年輕科技人才”,2000年被深圳市政府確認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
院長顧問王天星
主任醫師、副院長、肝病專科學士。
1977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擔任深圳市中西醫結合消化病學會副主任委員。擅長治療內科消化系統疾病如炎症性腸病,胃十二指腸消化性潰瘍及各種急慢性肝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主持和參加省市級科研課題3項,副主編與參與編寫著作《老年消化病》等3部,發表論文《加味培脾舒肝湯治療慢性B型肝炎臨床研究》10餘篇。
副院長
易鐵鋼
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深圳市中醫院副院長。
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腎病專業委員會常委,深圳醫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深圳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西醫結合腎病雜誌》編委。
1984年開始在三級甲等醫院從事醫療工作,先後擔任血液淨化中心主任及腎內科主任,在深圳市中醫院工作後開展了多項血液淨化療法,並擅長對慢性腎功能衰竭和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結合中醫中藥治療,大大減少了該類患者的併發症並提高了生存率。在此基礎上主持和參與了多項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從分子生物學角度闡述中醫中藥治療慢性腎臟病的機理,顯示出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臟病之優勢。此外,對體外衝擊波碎石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並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減少腎結石復發率。
主持、參與國家省市科研課題5項,參與編寫《現代腎臟病學》等學術著作5部。國核心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有兩項科研成果被市科技局認定為科學技術科研成果。曾被授予“深圳市先進中醫藥工作者”光榮稱號和十餘次年終被評為優秀個人。
黃彬
黃彬,工會主席兼人事科科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兼任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中醫熱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脾胃專業委員會深圳市分會常務理事,深圳市針灸學會三屆理事會理事,《中國中醫急症》編委,北京大學EMBA研究生班。
從事中醫內科臨床工作21年。以消化系統疾病及蛇傷診治為專業研究方向。
主持省中醫藥管理局立項課題一項;2001年獲深圳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編著著作一部(副主編),在國家級和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十餘篇。
李惠林
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深圳市中醫院副院長。
廣東省重點中醫專科----內分泌代謝科學科帶頭人;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常委、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代謝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理事、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專業委員會委員;深圳市中醫藥學會秘書長、深圳市醫學會內分泌學會副主委,深圳市青年科學家協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主要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診療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臨床及科研,擅長運用經方治療內科疾病。創建並主持深圳市中醫院內分泌代謝科、肥胖專科。專科工作成績顯著,臨床療效卓著,科研教學工作開展好,被評為廣東省中醫重點專科、深圳市中醫特色專科。承擔了大量專家特診、查房、會診,臨床經驗豐富,受到國內外外患者和同行讚揚。培養研究生、代教進修實習醫生多名,均成為相關單位業務骨幹。主持或參加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部、省市級課題6項,獲國家中醫科技進步二等獎一次、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學術著作一等獎1項、省中醫科技進步二等獎一次、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次,在國家級、省級雜誌上發表論文56篇,主編或編寫著作4本。為廣州中醫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陝西中醫學院、香港浸會大學等講授《傷寒論》、《內科學》。
下屬機構
深圳市中醫藥研究所是科研事業法人單位,為全市中醫藥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技術及場地等科研平台的支持與服務,是我市開展中醫藥科研活動與研究生教學的科研基地。研究所下設有臨床細胞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中醫藥研究室、期刊信息部、特色門診等部門。
研究所有專、兼職人員20餘人,正高職稱10餘人,美籍客座教授3人,博士7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人,碩士6人。
中醫學研究:中醫基礎理論研究·中醫臨床基礎研究·中醫醫史文獻研究·方劑學研究·中醫診斷學研究·中醫內科學研究·中醫外科學研究·中醫骨傷科學研究·中醫婦科學研究·中醫兒科學研究·中醫五官科學研究·針灸推拿學研究。
中藥學研究:同時,建立藥用動、植物基因庫及新藥開發研究。
中西醫結合研究:中西醫結合基礎醫學研究、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研究。
中醫藥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研究。
中醫各臨床科的診療與護理。
相關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專業培訓/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大力推動中醫藥學術研究活動,制訂權威的相關疾病診療、藥物套用的專家共識、指引等。
醫學教學:醫科大學生臨床教學與實習、醫學博士生培養、醫學碩士生培養、外國留學生培養。
開拓境外中醫藥市場研究。
辦醫學(專業/科普)期刊及網站。
公交路線
經過深圳中醫院的公交路線如下:14路、238路、32路、33路、38路、317路、391路、63路、9路、95路環線、N10路、N13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