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源概況
淮源鎮原名鴻儀河鄉,於1999年撤鄉建立淮源鎮。本鎮位於淮源風景名勝區腹地,西距縣城10公里,系千里淮河發源地。鎮區面積771平方公里,屬“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山區重鎮。
淮源鎮代碼:411330108。2006年,轄板橋灣村、彭莊村、張莊村、鴻儀河村、大栗樹村、後棚村、馬沖村、三王廟村、龔莊村、倉房村、董老莊村、淮源村、陳莊村、老灣村14個行政村,192個村民小組,全鎮總人口2.3萬人。
淮源鎮人傑地靈,物華天寶,地上地下資源十分豐富,茶葉、板栗、山野菜等農副產品馳名中外,金、銀、花崗石、石灰石、矽線石等20餘種礦產儲量豐富,全鎮建有各種採礦企業80餘家。淮源鎮屬山水園林旅遊新鎮,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70%的景點都在淮源鎮境內。
淮源鎮交通十分便利,312國道穿境而過,寧西鐵路橫臥東西;鎮村道路四通八達,村組公路循環交叉,電力、水利資源充沛,建有35千伏變電站及日供水500噸自來水供水系統。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綿延於巍巍桐柏山脈中段的豫鄂兩省交界地帶,距桐柏縣城十五公里。分水簾洞、太白頂、淮源、桃花洞等各具特色的景區。有大小名峰數百座,山泉溪流58條,屬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四季分明。區內山川秀麗,層巒疊嶂,植被完好,動植物繁多,還有千畝原始森林,真乃天然森林公園。
歷史沿革
淮源鎮屬桐柏老蘇區。1947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桐柏縣城,12月17日,解放軍西進到鴻儀河,從此,淮源人民獲得了解放。1948年建立了鴻儀河區人民政府,1956年元月撤區建立中心鄉,1959年元月撤鄉建立鴻儀河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鴻儀河鄉,1996年,政府遷址淮源村辦公,並設立淮源鎮籌建處,1999年,撤鄉建立淮源鎮。
淮源鎮政府駐地淮源村,即固廟,系千里淮河發源地,位於鎮東南,是全鎮的政治、集貿、文化中心,《禹貢》載:“導淮自桐柏,東會於泗、沂,東入于海”中的前五字指的就是這裡。秦漢以來,歷代帝王為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派遣王公大臣前來祭淮,有史料記載的即達上百次。固廟原名“淮瀆廟”,建於漢延熹六年(公元163年),曾立碑於廟前,它是為祭治淮功臣大禹所建,因方圓附近僅有此廟,故稱孤廟(固廟)。固廟在歷史上被封建王朝封過復陽候國,也曾設過復陽縣,當時,商賈雲集,百業興旺。二千年來,固廟幾經興衰。據《桐柏縣誌》(康熙版本)載:“明成化二年(公元1446年)焚於野火”。清康熙年間,桐柏縣知縣高士鐸復建,同時,於1691—1695年建牌樓一座,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淮亭、牌樓等房舍及竹林、院落全毀於火。1999年,縣委、縣政府啟動了淮源修復工程,2002年全部竣工,建有禹王殿、碑廊、淮源文化陳列館、走讀淮河微縮景觀等景點。解放後,固廟一直是基層政權所在地,曾先後建立農業合作社、中心鄉、生產大隊、管委會、村民委員會。
淮源概貌
1、基本情況:淮源鎮位於縣城西北,大部分地區位於鴻儀河南北兩側,縣外與湖北省隨州市接壤,鎮政府駐地距縣城12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307′、北緯3205′。地勢呈東南西北高,中部低的自然走向,千里淮河發源於此。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12公里,總面積1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85公頃,山地面積16674公頃,丘陵面積1690公頃,系“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區鄉鎮。轄14個行政村,191個村民小組,480個自然村,共有6208戶,23029人。
2、資源:①礦產資源:淮源鎮物華天寶,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金、銀、銅、鉀長石、矽線石、大理石、石灰石、漢白玉、藍晶石、貓眼石、鉻鐵礦、木紋石、鈾、石墨、石英石等10多種,礦產地26處。其中潛在黃金巨型礦床10處,大型礦床3處,中小型礦床8處,礦點13處,礦化點1處,是桐柏縣最重要的黃金後備生產基地和非金屬開發基地。
②農業資源:鎮域內的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紅薯為主,輔以大豆、綠豆等豆類;經濟作物主要以棉花、花生、芝麻為主。近年來,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發展名特優品種,板栗、茶葉、水稻等十餘種農作物通過了省權威機構的無公害農作物認證。發展木瓜、美國扁桃、日本甜柿等名特優品種1萬餘畝。
③林業資源:鎮域內有80000公頃經濟林和用材林,擁有上百個樹種,多以松、杉、柏、桐等優質用材林和油桐、木瓜、桃、板栗等經濟林,尤以原始紅松林著稱,棵棵氣宇軒昂,龍鱗鳳尾,粗如牛腰,為國內外不可多得的古森林之一。經濟林中有萬畝木瓜基地,我縣因此被林業部命名為“中國木瓜之鄉”。所以該鄉素有“千畝花果山,萬畝油桐園”之稱。
④畜牧業:本鎮畜禽牧業主要有牛、豬、羊、雞、鴨、鵝等十餘種,另有野生的野豬、野兔、果子狸、七彩山雞等三十餘種。
⑤土特產資源:本鎮土特產極為豐富,共達幾十種,其中香菇、平菇、獼猴桃、山楂、野葡萄、山珍、首烏、桐桔梗、柴胡等不僅名貴,且屬地道產品。
⑥文化旅遊資源:本鎮地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淮源景區,景區70%的景點位於本鎮轄區內,境內名勝古蹟較多,是旅遊愛好者的最佳去處,主要有太白頂、桃花洞、清泉寺、桂泉寺、紅石崖、淮井、古栗園、泰和寨等20餘處。該鎮文化底蘊十分豐厚,淮源文化、佛道文化、盤古文化源遠流長,桐柏山歌、桐柏皮影戲等民風民俗也極具欣賞價值。
3、交通:312國道穿境而過,寧西鐵路橫臥東西,鎮村公路四通八達,全鎮14個村都通上了水泥路,縣城到鎮區開通了公交線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4、特色經濟:該鎮多年來堅持“工礦主體,林牧兩翼,旅遊帶動,科教興鎮,富鎮富民”的發展思路,目前形成了礦產、林果、畜牧、中藥材、旅遊等五大主導產業,止2005年底,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1.8億元,工農業總產值4.2億元,財政可支配收入4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50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202萬元。
①礦業:以黃金開發和三石開發為主。目前,以興業礦業有限公司為主的黃金生產企業年產黃金500公斤,成為桐柏最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三石”(即石子、片石、石灰)企業主要集中在歇馬嶺沿線,其中規模以上三石企業26家,形成了年產50萬方石子的生產能力,成為輻射南陽、信陽、唐河、泌陽等周邊縣市最大的優質石料生產基地。
②林果業:以金太白果源、龍潤生態、綠田農業、泰利恆業四家龍頭企業為主體,目前已建成木瓜、油桃、扁桃、茶葉等20餘個林業生產基地,1500餘公頃。
③中藥材:淮源鎮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是遠近聞名的中藥材之鄉,可作中藥材的動物、植物、礦物達千餘種,且質量上乘。著名的有:桐桔梗、金銀花、柴胡、黨參、梔子、山菊花、甘草等20餘種。近年來,以陳莊、三王廟等村為重點,發展木瓜、梔子、夏枯球、半枝蓮等藥材700餘公頃。
④畜牧業:在發展傳統家禽家畜養殖的基礎上,著力發展了黃羊、朗德鵝和散養土雞,目前共存欄各類家禽畜20餘萬頭(只)。
⑤文化旅遊業:重點開發了清泉寺、桂泉寺、紅石崖、六盤谷、禹王廟等景點,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旅遊接待能力。
5、服務設施:鎮區建有35千伏變電站,日供水2000噸的水塔,6000門的程控電話機房,開通了寬頻網和光纖數位電視信號,14個村全部安裝了電視遠程教育系統,使農民足不出村就可方便查閱網際網路信息和各種科技知識。全鎮共建無線信號發射塔12座,使手機信號履蓋無盲區。
各村一覽
1、陳莊村:陳莊村轄17個村民小組,共396戶,總人口1483人,全村自然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52畝.2003年被定位為市級文明新村,2004年被省委為“五好”農村黨支部,2006年被定位市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該村擁有萬畝標準化木瓜生產基地,以梔子、夏枯球等為主的中藥材和以板栗、速生楊、速生楸等為主的林果業是其新的經濟成長點。
2、老灣村:老灣村轄20個村民小組,共498戶,總人口1964人,村域面積1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00畝。該村為桐柏縣最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有興業礦業、興源礦業等黃金生產企業。村內的紅石崖溶洞景點,每逢傍晚,落霞、紅雲、紅石映紅崖,紅滿山谷,極具開發價值。
3、三王廟村:三王廟村轄11個村民小組,35個自然村,共356戶,總人口1171人,全村自然面積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00畝。該村擁有數千畝日本板栗和美國油桃生產基地,以盛產各類乾果聞名。村內大理石、花崗岩、石灰石資源豐富,金礦正在探采之中。
4、淮源村:淮源村轄18個村民小組,38個自然村,共670戶,總人口2108人,村域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00畝。該村位於懷遠景區腹地,屬鎮政府駐地。該村的藤編製品、根雕產品聞名遐邇。
5、龔莊村:龔莊村轄11個村民小組,28個自然村,共308戶,總人口1062人,全村自然面積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71畝。該村地理條件優越,交通便利,312國道、寧西鐵路縱貫全村。千年古栗園為該村特色旅遊景點,牛頭崖景點環境優美,也極具開發價值。
6、倉房村:倉房村轄19個村民小組,共640戶,總人口2297人,村域面積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00畝。312國道和寧西鐵路貫東西,近年來該村的花卉、苗圃、特色養殖等產業蓬勃興起,為村域經濟發展蓄足了後勁,背靠桐柏山脈,盛產青藤,為藤編、根雕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7、大栗樹村:大栗樹村轄18個村民小組,共630戶,總人口2309人,全村自然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00畝。該村紅花崗岩儲量在1億立方米以上,礦體整體性好,無節理髮育,結晶粒度細膩,切面無雜質,其色澤成淺紅、古典紅、淡粉紅,硬度適中,極適用與建築裝飾、工藝欣賞、柱地貼面,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8、後棚村:後棚村轄17個村民小組,共480戶,總人口1790人,村域面積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00畝。該村有建於秦漢年間的清泉寺,寺旁千年古銀杏王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村內有礦石品位高、儲量大的黃竹苑金礦。該村礦泉水也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9、彭莊村:彭莊村轄11個村民小組,共340戶,總人口1350人,全村自然面積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80畝。該村還盛產優質石材,“三石”產品輻射周邊縣市區。
10、張莊村:張莊村轄10個村民小組,共475戶,總人口1767人,全村自然面積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00畝。近年來該村發展油桃2000餘畝,成為當地民眾增收的主要產業。該村背靠歇馬嶺這一優質石料基地,目前已形成了年產50萬方的生產能力,成為豫南最大的石料生產基地。
11、鴻儀河村:鴻儀河村轄5個村民小組,共220戶,總人口880人,村域面積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00畝。該村經濟以發展集市貿易為主,餐飲服務、交通運輸等第三產業為輔,目前已成為輻射周邊鄉鎮,服務數萬民眾的重要商品集散地。
12、板橋村:板橋村轄12個村民小組,共500戶,總人口1760人,全村自然面積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50畝。村內優質石灰石資源豐富,優質石灰、石子行銷周邊鄉鎮。
13、董老莊村:董老莊村轄9個村民小組,共427戶,總人口1567人,村域面積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86畝。該村村域面積管闊,土質肥沃,村內盛產茶葉、水果、中藥材。
14、馬沖村:馬沖村轄14個村民小組,共334戶,總人口1090人,村域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40畝。該村石灰石質量好、品位高,是興建大型石灰廠、水泥廠的理想之地。村內金礦、貓眼石礦具有較大開發價值,村域面積廣闊,土質肥沃,為發展林果業和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轄區風景
清泉寺桂泉寺 淮瀆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