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鳳陽府、潁州府兩府,泗州、滁州兩州地,道尹駐舊鳳陽府城(今鳳陽縣城)領鳳陽(舊鳳陽府)、定遠、鳳台、懷遠、靈璧、壽縣(舊壽州)、宿縣(舊宿州)、阜陽(舊潁州府)、潁上、太和、霍丘、蒙城、渦陽、亳縣(舊亳州)、泗縣(舊泗州)、五河、盱眙、天長、滁縣(舊滁州)、全椒 、來安二十一縣。1927年廢。
相關詞條
-
泗州
泗州,是一個存在於北周到清朝之間的歷史地名,轄地大概在今天泗縣,泗洪,天長,盱眙,明光一帶。 最後的州城在現在的泗縣城。 泗州古城遺址現在江蘇省盱眙縣境內。
歷史沿革 演變發展 近代歷史 現代歷史 相關縣誌 -
泗河
山東省中部較大河流,又名泗水。發源於魯中山地新泰市南部太平頂西麓,西南流入泗水縣境後改向西行,至曲阜市和兗州縣邊境復折西南,於濟寧市東南魯橋鎮入京杭運河。
概述 詳情 歷史 整治 相關 -
古泗口
陳太建十年(578年),宣帝北伐,司空吳明徹由泗口(淮口)進兵,進攻彭城。 開禧二年(1206年),金石烈再入泗口,楚州因之失守。 其後,泗口便稱為大河口鎮。
古泗口介紹 名稱和地點考證 歷史上的戰略地位和重大戰事 築城置縣簡況和廢圮之因 -
古泗州城
古泗州城位於江蘇盱眙縣的淮河岸邊,唐代至明代,處於黃河與長江的漕運中心,有水陸都會之稱,管轄著江蘇、安徽的大片地區。公元1680年,泗州城被洪水淹沒於地...
概況 歷史 遺址開發 -
老泗州
! 據《泗州志》云:“泗州在州境極南,面長淮對盱山,城肇於宋,舊有東西兩...艫客鯿滿淮汴,車弛馬驟無間時。” 泗州城當時不但水陸交通發達...),“巡撫閔公,以治隔淮湖,控馭不便,虹最近泗,請裁虹歸泗,版圖、民賦一併於泗...
-
淮揚
廣義的淮揚地區包括淮河與揚子江的下游地區,包括南京、淮安、揚州、鎮江、鹽城、泰州等地,該地區位於長江南北,緊挨京杭大運河,從地理上看是連線南北西東的重要...
淮揚菜 淮揚道 淮揚劇 淮揚方言 淮揚移民 -
泗濱浮磬
泗濱浮磬出自《禹貢·徐州》,意為“泗水邊上的可以做磬的石頭”,編磬用的石料,以古徐州的泗濱浮磬質地最好,這在我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尚書&mi...
-
泗口
古泗水入淮之口,一名清口,在今江蘇淮安市西南。東晉太寧二年(公元324年),後趙南侵,晉將劉遐自彭城(今天的徐州)退保泗口,即此。
-
淮姓
姓氏詞條:淮姓氏讀音:huái姓氏起源:一說為風姓得姓始祖:徐偃王、箕淮、劉安遷徙分布:今運城市、張家口市等地歷史名人:釋善胄
姓氏淵源 遷徙分布 郡望堂號 歷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