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生物群落

淡水生態系統通常都具有明顯的邊界,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根據水的運動分為流水與靜水兩個類型。流水群落又可分為急流和緩流兩類。

概述

淡水生物群落包括湖泊、池塘、河流等群落,通常是互相隔離的,淡水群落一般分為流水和靜水群落兩大類。流水群落又可分為急流和緩流兩類。急流群落中水的含氧量高,水底沒有污泥,棲息在那裡的生物多附著在岩石表面或隱藏於石下,以防止被水沖走。通常有根植物難以生長,但有些魚類(如大麻哈魚)能逆流而上,在此產卵,以保證充分的溶氧供魚苗發育。緩流群落的水底多污泥,底層易缺氧,游泳動物很多,底棲種類則多埋於底質之中。雖然有浮游植物和有根植物,但它們所製造的有機物大多被水流帶走,或沉積在河流周圍。

靜水群落分為若干帶。沿岸帶(littoral zone),陽光能穿透到底,常有有根植物生長,包括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等亞帶,並逐漸過渡為陸生群落。離岸到遠處的水體可分為上面的湖沼帶(limnetic zone)和下層的深底帶(profundal zone)。湖沼帶有陽光透入,能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有豐富的浮游植物,主要是硅藻、綠藻和藍藻。深底帶由於沒有光線,自養生物不能生存,消費者生物的食物依賴於沿岸帶和湖沼帶下沉的食物顆粒。因此湖泊的初級生產依靠於沿岸帶的有根植物和湖沼帶的浮游植物。溫帶的湖泊分為富養的和貧養的兩類。富養湖一般水淺,貧養湖則深。大陸中的水體還有一些特殊的群落類型,如溫泉,鹽湖等。

流水

流水主要指陸地上的江河與溪流等。

河流的上游多湍流於山區,比降大,流速急,曝氣充分,水中溶氧量高,河床多以石礫墊底,水流清澈。在這樣的水域環境裡,第一性生產者以固著性藻類為主,如剛毛藻、絲藻和大量硅藻。消費者以水生蚊蟲、蜻蜓、蜉蝣和小型魚類為主,有些動物具有吸盤附著於水流急速的岩石表面上。生物生產力約1—3克/米2·天。上游一般受污染少,有機物含量不高,河水清潔,多系貧養型水體。

中遊河段水量大,比降小,水流平緩,水溫較高而含氧量低,河床寬展多為泥質或沙質底。第一性生產者除多為浮游性的綠藻、藍藻和某些硅藻外,在河汊與岸灘平廣的淺水處常有高等植物成片分布,還通過級級支流與渠道輸入較多的有機碎屑,所有這些都使下遊河段中有機質含量多,食物豐富。消費者中有浮遊動物甲殼類和底棲穴居的水蚯蚓、蚊類幼蟲等,有的地方還有螺、蚌等軟體動物自游生物以鯉、鯰、鯽等為常見。食物鏈(網)比上游複雜。生物生產力約為3—5克/米2·天。

下游地區一般人口密集、工農業比較發達,排入河流中的污水量大,水中含N、P等元素豐富,出現富養化現象。被有毒物質嚴重污染的河流,不僅可以改變水生生物的種群結構、有機體的生理、形態和繁殖,還通過破壞魚、蝦、蟹的產卵場和切斷其洄游路線,使水產資源減少,甚至影響人類健康。

靜水

靜水是指陸地上的湖泊、沼澤、池塘和水庫等。所謂靜水只是相對而言。以湖泊為例,靜水生態系統大都系在盆狀窪地中積水而成。由邊緣向中心,水深逐漸增大,形成生態特點不同的兩個部分或亞系統。

濱岸帶水層較淺,光照充足,營養物質豐富,生物種類多,尤以水生維管束植物和藻類最為繁盛,它們是有機物質的主要生產者。充足的食物資源養育著豐富的消費者動物種群。除浮游甲殼類外,還有螺、蚌以及大量脊椎動物如蛇、蛙、魚、水鳥等。該帶又因水深、光照等不同,常形成幾個呈同心圓狀排列的生物群落帶或更小的生態系統。

由濱岸帶向內,水面開闊,深度加大,有機物和泥沙含量少,水層清澈。這裡已沒有根生的高等植物。第一性生產者全為浮游藻類。消費者以橈足類、枝角類、魚類為主,水底淤泥中常有蚊類幼蟲和水蚯蚓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