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年輕美貌、自視甚高的伊莎貝爾·阿徹爾,從美國來到英國的加登考特,拒絕了沃伯頓勳爵的求婚後去倫敦看望表兄和女友。在那裡她又拒絕了卡斯珀·古德伍德的求婚。這時她一心只想做一個自由人。但是,多年後她還是嫁給了吉爾伯特·奧斯蒙德,而他們的兒子卻在搖籃里夭折了。後來伊莎貝爾在通信中了解到表兄拉爾夫病危,她不顧丈夫的反對動身去加登考特探望,與拉爾夫見了最後一面。表嫂告訴她,奧斯蒙德的女兒潘西是塞雷娜·默爾所生。參加完葬禮,卡斯珀·古德伍德又提出私奔建議,伊莎貝爾沒有正面回答。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妮可·基德曼 | 伊莎貝爾·阿徹爾 | |
約翰·馬爾科維奇 | 吉爾伯特·奧斯蒙德 | |
芭芭拉·赫希 | 塞雷娜·默爾 | |
瑪麗·露易斯·帕克 | 亨麗埃塔·斯塔克波爾 | |
馬丁·唐文 | 拉爾夫·托奇特 | |
雪莉·溫特斯 | 杜歇太太 | |
理察·格蘭特 | 沃伯頓勳爵 | |
克里斯蒂安·貝爾 | 愛德華·羅齊爾 | |
維果·莫特森 | 卡斯珀·古德伍德 | |
約翰·吉爾古德 | 杜歇先生 | |
帕特·羅奇 | 壯漢 | |
謝莉·杜瓦爾 | 伯爵夫人 | |
瓦倫蒂娜·切威 | 潘西·奧斯蒙德 | |
羅傑·阿什頓-格里菲斯 | 鮑勃 | |
Catherine Zago | 女修道院院長 | |
Alessandra Vanzi | 修女 | |
Amy Lindsay | 莫利紐克斯小姐 | |
Katherine Anne Porter | 莫利紐克斯小姐 | |
Eddy Seager | 皮條客 | |
Emanuele Carucci Viterbi | 巴特勒 | |
Francesca Bartellini | 伊莎貝爾的女僕 | |
Achille Brugnini | Footman At Ballroom |
職員表
製作人 | 史蒂夫·高林、Ute Leonhardt、蒙蒂·蒙特格美里、Mark Turnbull、Ann Wingate、Heidrun Reshöft |
原著 | 亨利·詹姆斯 |
導演 | 簡·坎皮恩 |
副導演(助理) | Ida Corti、Simon Emanuel、Colin Englert、Piero Frescobaldi、Richard Hoult、Fabio Jephcott、Paul Taylor、Mark Turnbull、Julia Waye |
編劇 | Laura Jones |
攝影 | Stuart Dryburgh |
配樂 | 沃伊切赫·基拉爾 |
剪輯 | Veronika Jenet |
選角導演 | Johanna Ray |
藝術指導 | Janet Patterson |
美術設計 | 馬丁·柴爾斯、Mark Raggett |
服裝設計 | Janet Patterson |
視覺特效 | Kent Houston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類型:原聲碟 創作者:沃伊切赫·基拉爾 發行時間:1996年12月10日 參考資料: | 1 Prologue: My Life Before Me 2 Portrait of a Lady 3 Flowers of Firenze 4 Twilight Cellos 5 Certain Light 6 Cypresses 7 Schubert (Impromptu in G Flat) 8 Schubert (Impromptu in A Flat) 9 Schubert ('Death and the Maiden'[II]) 10 Epilogue: the Portrait of a Lady 11 Phantasms of Love 12 Kiss 13 Love Remains 14 End Credits |
幕後花絮
•影片的主題是製作人乘飛機飛往波蘭會見簡·坎皮恩時想到的。
•蘇珊·莎倫通本來是要扮演默爾夫人這一角色的,但是因為拍攝計畫和自己女兒的上學計畫衝突,所以放棄了。芭芭拉·赫希扮演了這一角色並獲得了自己第一項表演獎提名 [4]。
•拍片現場,面對無數次重拍和內心戲折磨的妮可·基德曼還無法適應,只能不斷地和導演探討,一遍又一遍地流淚重來再重來 [6]。
穿幫鏡頭
•在舞會那場戲時,配樂是一段管弦樂,但是在銀幕上只有一個少於十人的樂隊,那是不可能的。
與原著的不同
•在小說中,吉爾伯特·奧斯蒙德是一個藝術家,會裝腔作勢,裝得就像一個上流人一樣。在電影中,奧斯蒙德並不善辯,他是一個陰險的,險惡的惡棍。
•在小說中,伊莎貝爾嫁給吉爾伯特·奧斯蒙德是因為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電影中,是因為他是一個受虐狂 [4]。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
1997年3月24日 | 第69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女配角 | 芭芭拉·赫希 | 提名 |
最佳服裝設計 | Janet Patterson | |||
1996年9月7日 | 第5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帕西內蒂獎-最佳電影 | 《淑女本色》 | 提名 |
1997年1月19日 | 第54屆金球獎 | 最佳女配角 | 芭芭拉·赫希 | 提名 |
製作發行
製作單位 | PolyGram電影娛樂、Propaganda影業 |
發行單位 | Gramercy影業(美國);Ascot Elite娛樂(瑞士);Líder影業\Sogepaq發行(西班牙);PolyGram電影娛樂(美國、荷蘭、德國);Kinowelt家庭娛樂(德國);ELKE、HVH(希臘);Transeuropa音像(阿根廷) |
上映國家 | 上映時間、細節 | 上映國家 | 上映時間、細節 |
義大利 | 1996年8月28日(威尼斯電影節)(限定) | 義大利 | 1996年10月18日 |
瑞士 | 1996年12月6日(德語區) | 法國 | 1996年12月18日 |
葡萄牙 | 1996年12月20日 | 芬蘭 | 1996年12月20日 |
丹麥 | 1996年12月20日 | 美國 | 1996年12月24日(限定) |
德國 | 1997年1月9日 | 美國 | 1997年1月17日 |
荷蘭 | 1997年1月23日 | 日本 | 1997年1月25日 |
西班牙 | 1997年2月6日 | 澳大利亞 | 1997年2月6日 |
瑞士 | 1997年2月21日(法語區) | 英國 | 1997年2月28日 |
新加坡 | 1997年3月6日 | 土耳其 | 1997年3月7日 |
南非 | 1997年3月14日 | 瑞典 | 1997年3月21日 |
波蘭 | 1997年3月31日 | 巴西 | 1997年4月11日 |
阿根廷 | 1997年5月15日 | 韓國 | 1997年11月1日 |
墨西哥 | 1998年1月9日 | 匈牙利 | 1998年11月19日 |
影片上映參考資料 |
影片評價
亨利·詹姆斯的原著小說加上導演簡·坎皮恩縝密的女性思維,使影片《淑女本色》四處流淌著哀憐的氣息。妮可·基德曼的蒼白、纖細與古典正是角色伊莎貝爾·阿徹爾所需,她把一個生活在上世紀追求自我的貴族女子演繹得細膩、深刻,氣質出眾的妮可·基德曼演出了伊莎貝爾的自然、純真和浪漫,而且不乏意料不到的驚喜。她讓所有人都驚訝了,就連挑剔的影評人也不得不給她一個公平的分數。影片製作班底雄厚,結尾時的伊莎貝爾·阿徹爾用沉默留給了觀眾,也留給了自己一段未知的人生。(《揚子晚報》、新浪娛樂、《北京娛樂信報》綜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