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黃帝城涿鹿影視基地占地約50畝,投資2000多萬元,於2013年3月30日開工奠基6月底完工。重點建設黃帝城、神農觀星台、蚩尤寨和涿鹿古戰場四部分。涿鹿黃帝影視城建成後,將作為張紀中擔綱總製片的史詩大劇《英雄時代》的主要外景地之一,再現中華三祖征戰、合符、開創中華文明先河的歷史場景。中華祖先生活和戰鬥的痕跡在基地內隨處可見,黃帝、炎帝、蚩尤殺伐征戰的戰壕、堡壘、老寨、居所,都以歷經滄桑的原始狀態呈現其中。置身其中,跟隨大鬍子的視野,穿越五千年歷史,解讀混沌的史前文化,有一種別致而獨特的感受。河北涿鹿,地處河北北部,是蒙古高原、太行山脈、燕山山脈之交接地段,是森林向草原的過渡地帶。在這片土地上較完整地保存了中華三祖遺址遺蹟。境內,古樹參天,清泉涌動,有豐富而獨特的“三祖文化”。
景點介紹
黃帝城
黃帝城,即涿鹿故城,亦稱軒轅城,位於涿鹿縣礬山鎮三堡村北50米處。據《史記》記載,黃帝殺死蚩尤,服炎帝後,“邑於涿鹿之阿”即建都城於涿鹿山下的平地之上。據傳,黃帝城即黃帝所建華夏建一都城。黃帝城為不規則方形夯土城,東西寬450——500米,南北長510——540米,殘存城牆高5——10米,底厚約10米,頂厚3米左右。遺址內陸續發現了大量陶器、石器,均以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為典型,與黃帝所處時代相一致。秦始皇等歷代帝黃帝泉、蚩尤三寨、蚩尤墳、上下七旗等遠古遺存至今保存尚好,為研究黃帝、炎帝、蚩尤人文三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由海外華人捐資興建的中華三祖紀念堂,古樸凝重,向人們展示了黃帝、炎帝、蚩尤這三位人文始祖的偉大功績,體現了海內外華人對中華文明的強大凝聚力。中華三祖堂採用唐代建築風格,堂內塑有黃帝、炎帝、蚩尤大型塑像。並陳列有在涿鹿之野出土的石斧、陶紡輪、石鏃等人類早期生產生活用品和戰爭兵器。牆壁上繪有涿鹿之戰、阪泉之戰、合符釜山、定都涿鹿四大歷史事件的大型壁畫。以黃帝城、黃帝泉、蚩尤寨、蚩尤泉為主要景點的中華三祖文化旅遊區,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炎黃子孫來這裡尋根祭祖。
黃帝城,位於涿鹿縣礬山鎮西2公里處。黃帝城遺址呈不規則正方形,長寬各500米,城牆系夯土築成。現存城牆高3至5米,南、西、北城牆尚在,東城牆浸於軒轅湖中。黃帝城遺址內,有大量陶片,除少量夾砂泥質粗紅陶外,大部分是泥質灰陶和黑陶。器物殘件和陶鼎腿、乳狀鬲足、粗柄豆櫪等,到處都可揀到,有時還可揀到完整的石杵、石斧、石鑿、石紡輪、石環等。涿鹿之野的黃帝城,這座殘破的5000年前的古城堡,中華民族這個東方偉大的民族就從這裡起步。最初的文明就從這裡開始創立。
涿鹿古戰場
今河北涿鹿附近,中國史上記載的最早的戰場,黃帝與蚩尤決戰於此,以蚩尤的失敗收場,奠定了黃帝軒轅氏成為中國人文始祖的最後地位。這是距今46OO年前華夏氏族與東夷氏族的一次決戰,這次戰爭都是傾兩大部族的全力,是中國有史以來最早最有名的一次決戰,這次戰爭以後,戰爭的勝利者黃帝從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並被逐步神化。
當時的華夏氏族興起於今關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經融合後,遂沿著黃河南北岸向今華北大平原西部地帶發展。而東夷氏族興起於黃河下游的今冀、魯、豫、蘇、皖交界地區,以今山東為根據地,由東向西方發展,開始進入華北大平原。這樣華夏氏族與東夷氏族之間的衝突也就不可避免了。涿鹿之戰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爆發的一次總決戰。
東夷蚩尤部落進入華北平原,聯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擊敗了炎帝族,並進而占據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九州”。後集結了所屬的81個支族(一說72族),向黃帝族發起攻擊。黃帝族則率領以熊、羆、狼、豹、雕、龍、鴞等為圖騰的氏族,迎戰蚩尤部,並在上游築壩蓄水以阻蚩尤。
戰爭初期,適逢濃霧和大風暴雨天氣,這很適合來自東方多雨環境的蚩尤族。所以在初戰階段,適合于晴天氣環境作戰的黃帝族處境並不有利,曾經九戰而九敗。然而,不多久,雨季過去,天氣放晴,黃帝族把握戰機,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勢向蚩尤族發動反擊。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風大作,塵沙漫天,吹號角,擊鼙鼓,乘蚩尤族部眾迷亂、震懾之際,以指南車指示方向,驅眾向蚩尤族進攻,終於一舉擊敗敵人,並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區)擒殺其首領蚩尤。涿鹿之戰就這樣以黃帝族的勝利而宣告結束。戰後,黃帝族乘勝東進,一直進抵泰山附近,在那裡舉行“封泰山”儀式後方才凱鏇西歸。
涿鹿,太行山余脈與燕山余脈群山環抱,桑乾河從這塊盆地由東向西流過。在這片古老的土地,歷史上有許多史學家躬親山水,又青燈黃卷從浩繁的史籍中尋找中華始祖的遠古蹤跡。從早期的《逸周書》到《黃帝四經》,從西漢太史公司馬遷親自“北過涿鹿”而著述《史記》,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采寫《水經注》,到清代保全知州楊桂森撰寫《礬山考古記》,史學家們考察後認為:涿鹿是中華民族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針對現代文化學術界“涿鹿究竟在今何處”的地望①爭論,上世紀90年代,中國先秦史學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河北省社科院、河北省張家口市人民政府等單位,會聚海峽兩岸的著名專家學者,在河北省涿鹿縣礬山鎮兩度舉行三祖文化學術研討。考古學家、史學家們實地考察了涿鹿縣境內的黃帝城、阪泉、蚩尤城、蚩尤泉、北魏祭黃帝的溫泉行宮等古文化遺址,並鑑賞了黃帝城出土的仰韶文化②彩陶、龍山文化③籃紋灰陶,以及龍山時期扁平穿孔磨光石鉞等禮器。經過論證論辯,得出真實的歷史結論:其一,涿鹿地望從《史記》確認直至今天,“冀州涿鹿”概指今河北省涿鹿縣。曾發生在此地的“阪泉之戰”、“涿鹿之戰”是為信史。其二,炎帝、黃帝、蚩尤在涿鹿兵爭、會盟和融合,中華民族從此開始步入文明時代。其三,“涿鹿之戰”後,黃帝被推舉為天下共主,但黃帝、炎帝、蚩尤是中華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上述學術結論得到我國苗族、彝族、壯族等少數民族的承認。
蚩尤寨
蚩尤寨為炎黃蚩三祖在涿鹿大戰時蚩尤安營紮寨的地方,可謂京西第一古兵寨。位於涿鹿縣礬山鎮西南3公里的一處黃土崖上,為三所犄角互恃、緊相毗連的土寨殘垣,分南、中、北“三寨”。南寨東西寬72米,南北長100米,其西牆、北牆尚存,東牆殘存一小部分。中寨距南寨200米,只留西南角少數殘垣。北寨距中寨300米,呈長方形,東西寬100米,南北長120米,西北東三面牆尚存,南牆殘存二段,高3-8米,夯層清晰。蚩尤寨出土文物有陶器和石器等,陶器以夾砂、灰褐陶和夾砂、紅陶為主,紋飾有粗繩紋、篦點紋、壓印方格紋等。陶器有鬲、釜、罐、盆等。石器有尖狀器、刮削器、石鏃、石斧等。1993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傳說蚩尤寨是在涿鹿這戰中蚩尤城被應龍蓄水部毀後,又在城西高土崖建造的。當時戰爭形勢對蚩尤不利,蚩尤從蚩尤城敗退後,躲在這三個寨子裡,繼續與黃帝作戰。據考證,北寨為前沿陣地,易守難改,南寨為後勤供應基地,中寨是蚩尤當年的指揮之處。當時,黃帝雖然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但在對蚩尤寨的攻擊中,又受到蚩尤的頑強抵抗,久久不能攻下。後來,黃帝想了個法子,從寨子外面挖掘地道,一直把寨子掏通了,黃帝的士兵得以裡應外合,才把蚩尤寨攻破。
在蚩尤寨北寨南端有一株1200多年的似榆非榆的“怪樹”,當地人稱“蚩尤怪樹”。此樹的樹身、樹葉皆與榆樹相似,但每到秋季,便會結一種黃色的漿果,榆樹結果,蔚為奇觀,實屬罕見。
據編者考證,所謂“怪樹”,實為榆樹,榆樹之所以結果,源於喜鵲的功勞。離蚩尤寨不遠的東山上生長著繁茂的沙棘,沙棘果是喜鵲喜歡吃的酸味野果,沙棘果籽是堅實而不易消化的果籽,常常隨喜鵲糞便一起原樣排出。喜鵲曾在這棵榆樹的縫隙,年長日久,沙棘籽便在此發芽生根,而後長成榆樹沙棘,其果實形狀如初,所不同的是,顏色淡黃,果味淡,呈粘性,只能觀賞,而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