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轄海濱一村第一、二、三、海濱二村第一、二、海濱三村第一、二、海濱四村、海濱五村、海濱六村、海濱七村、海濱八村、海江二村第一、三、永清一村第一、二、永清二村第一、泰和、同泰北、炮台、三營房21個居委會。2004年轄海濱新村、海濱二村一、海濱二村二、海濱三村、海濱四村、海濱八村、牧丹江路、西朱新村、三營房、永清新村、永清二村、海江二村、海江新村13個居委會。街道辦事處駐同濟支路65號。
民族工作
海濱新村街道有少數民族同胞639人,有26個民族。街逪極為重視民族工作,在發展社區黨建中推進社區民族工作,在加大三個文明建設中促進民族團結,在推進社區基層民主建設中維護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把社區民族工作納入黨工委、辦事處的重要議事日程,明確“四定工作制度 ( 定期研究、定期布置、定期匯報、定期檢查 ) 。街道健全和完美了社區民族工作網路,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機制,確保了社區民族工作的正常開展。 街道2000 年和2002 年兩次被評為“上海市社區民族工作先進集體”。
社會服務
社區居民到街道辦事處辦理計畫生育、勞動就業、民政救助、法律援助等社區事務項目,由於辦理點分散,有時辦一個手續,往往要走好幾次。為了居民找街道辦事“少跑一趟路,少跨一道門,少走一道程式”,寶山區海濱新村街道黨工委圍繞“方便百姓辦事,讓百姓得實惠”為工作宗旨,投資600多萬元,建設了1500多平方米的“一門式”社區事務受理中心,並將街道現有的社區事務受理服務機構、服務項目進行全面梳理歸併,最佳化整合在一個服務平台上,並通過“一門式”網路信息受理系統和在受理中心開設的31個服務視窗,簡化了社區事務辦理程式。街道建立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為居民提供“一門式”服務,這種形式很好,在最佳化服務、受理時效等方面不斷提高質量,讓廣大居民真正享受到“一門式”受理社區事務的方便。社區事務受理中心建立後,著力於建設規範的工作制度,實行“首問責任制”和“收件回執”制度,設定服務項目“告知單”專用箱,設立投訴電話,自覺接受居民監督,並為特殊對象提供全程代辦服務。
民族工作
街道注重發揮優勢,開展雙向服務:一、發揮組織優勢,開展“四助” ( 助學、助困、助醫、助就業 ) 活動;發揮志願者優勢,為少數民族同胞服務;發揮社區資源優勢,提高少數民族素質,街道通過組織“百萬家庭網上行”、“海濱濤聲”、歡樂在社區、國慶遊園等活動,通過書法、攝影、插花、編織、法律、醫療保健、烹飪、計算機等培訓班,提高了少數民族的綜合素質。二、發揮少數民族作用,為社區文明創建做貢獻。組織少數民族志願者,發揮他們的一技之長為社區服務;社區內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主動為社區內困難家庭的學生做家教;由懂法、懂醫和少數民族志願者開展醫療諮詢、法律諮詢等。街道將民族工作向企事業單位延伸。街道與上鋼五廠簽署了廠區共建協定,將社區民族工作列入協定這中;街道還主動聯繫和幫助上醫滬東校區的少數民族大學生,通過這些活動,把社區內的企事業單位的民族工作納入社區民族工作中來。街道將社區民族工作向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延伸。海濱地處吳淞客運中心輻射區域,有大量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街道積極將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工作納入社區民族工作這中,同步管理、同步服務。街道主動上門,設立飲食、交通、辦證等服務指南。對來到海濱地區打工謀生,開展經營活動的少數民族同胞,街道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提供服務。在暫停點,由居委會負責召集少數民族聯絡員和志願者上門進行法規和政策的宣傳教育工作;在經營點、打工單位由工商、稅務、市政衛生等綜合部門進行法律、政策諮詢服務。在海濱街道,建立了流動少數民族管理工作站,專門負責開展少數民族服務工作;建立了流動少數民族聯絡員隊伍,共同做好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