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功能
海洋一號 用於觀測海水光學特徵、葉綠素濃度、海表溫度、懸浮泥沙含量、可溶有機物和海洋污染物質,併兼顧觀測海水、淺海地形、海流特徵和海面上大氣氣溶膠等要素,掌握海洋初級生產力分布、海洋漁業及養殖業資源狀況和環境質量,了解重點河口港灣的懸浮泥沙分布規律,為海洋生物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沿岸海洋工程、河口港灣治理、海洋環境監測、環境保護和執法管理等提供科學依據和基礎數據。
HY-1A
簡介
HY-1A衛星 是中國第一顆用於海洋水色探測的試驗型業務衛星。星上裝載兩台遙感器,一台是十波段的海洋水色掃瞄器,另一台是四波段的CCD成像儀。
HY-1A衛星於台北時間2002年5月15日9時50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與FY-1D衛星由長征四號乙火箭一箭雙星發射升空,在完成了7次變軌後,於2002年5月27日到達798公里的預定軌道,並於2002年5月29日按預定時間有效載荷開始進行對地觀測。
衛星參數
軌道類型 | 太陽準同步近圓形極地軌道 |
軌道高度 | 798km |
傾角 | 98.8° |
降交點地方時 | 8:53-10:10AM |
周期 | 100.8 min |
重複觀測周期 | 水色掃瞄器3天, CCD成像儀7天 |
重量 | 368kg |
姿態控制 | 三軸穩定 |
測控 | 統一S頻段 |
數傳系統 | X頻段下行 |
數傳碼速率 | 5.3232Mbps |
星上存儲量 | 80MB |
設計壽命 | 2年 |
觀測要素和區域
觀測要素 主要觀測要素:海水光學特性,葉綠素濃度、海表溫度、懸浮泥沙含量、可溶有機物、污染物等
兼顧觀測要素 :海冰冰情、淺海地形、海流特徵、海面上大氣汽溶膠
觀測區域 實時觀測區:中國沿海區域(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及海岸帶區域等)
延時觀測區:全球(僅限於COCTS) 海洋一號衛星於2002年5月12日發射,結束了中國沒有海洋衛星的歷史。
衛星數據:
軌道數據
軌道高度:初期870km,任務期798km
軌道傾角:98.8°
偏心率:小於0.0034
降交點地方時:8:45~10:40
重量:366.7kg
本體尺寸:1.2mX1.1mX0.996m
在軌展長:7.529m
設計壽命:2year
HY-1B衛星
簡介
HY-1B衛星 是中國第一顆海洋衛星(HY-1A衛星)的後續星,星上載有一台10波段的海洋水色掃瞄器和一台4波段的海岸帶成像儀。
該衛星在HY-1A衛星基礎上研製,其觀測能力和探測精度進一步增強和提高。主要用於探測葉綠素、懸浮泥沙、可溶有機物及海洋表面溫度等要素和進行海岸帶動態變化監測,為海洋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服務。
衛星和軌道參數
軌道類型 | 太陽準同步近圓形極地軌道 |
軌道高度 | 798km |
軌道周期 | 100.83 |
降交點地方時 | 10:30±30min |
覆蓋周期 | 海洋水色掃瞄器1天, 海岸帶成像儀7天 |
姿態控制 | 三軸穩定,對地定向 |
數據下行頻率 | X頻段 |
下行碼速率 | 6.654Mpbs |
重量 | 442.5kg |
壽命 | 3年 |
觀測要素和區域
實時觀測區: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及海岸帶區域等
其它觀測區:採用星上記錄,過我國境內回放接收
主要探測要素:葉綠素、懸浮泥沙、可溶有機物及海洋表面溫度等
發射歷史
2018年9月7日11時15分, 海洋一號C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丙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海洋一號”系列的第三顆衛星,也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十二五"任務中4顆海洋業務衛星的首發星,開啟了我國自然資源衛星陸海統籌發展的新時代。
現狀
近年來,我國“海洋一號”衛星快速發展,從無到有、從試驗套用到業務服務,成為我國海洋事業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通過“‘海洋一號’衛星星地一體化系統及其套用”項目的研製和運行,我國海洋水色衛星已基本形成系列,現已列入《陸海觀測衛星業務發展規劃(2011年~2020年)》,成為海洋立體監測體系、我國對地觀測系統和國家空間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