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目的立意建立於目前海水魚養殖產業的困境:
(1)沿岸海水污染,頻繁發生赤潮;寄生蟲危害嚴重,防治困難;
(2)一年中海水適宜於石斑魚生長的水溫較短,人工調控難,生長周期太長;
(3)颱風、暴雨、潮汐和寒潮等自然災害造成難以抗拒的損失;
(4)因人工配合飼料使用不便,不得不依賴成本高而害處多的野雜魚為飼料,增加了中毒和病害的機率;
(5)海區可用於養殖的水面資源越來越少;
(6)產地(海區)與消費市場(城市)之間活魚運輸高成本且死亡損失較大。
項目特色:完全不用海水,採用獨特的海水配方和配製方法,人工配製石斑魚養殖用水。這是實現在遠離海岸的內陸地區發展海產石斑魚養殖產業的基本保障。
2、通過簡易設施(採光溫棚、調溫控溫和增氧)科學創新,實現縮短養殖周期,提高養殖密度,增加飼料轉化效率,反季節生產;該系統科學性在於既能充分保溫,又能適量採光以滿足水體中光合浮游生物和分解性細菌維持水體生態平衡,同時又能充分利用輻射熱升溫。生態溫室養殖石斑魚,可以降低自然氣候異常變化對生產的影響,減少生產管理對自然氣候的依賴。
3、生態養殖理念貫徹整個生產管理,實現節水型養蝦、健康型養蝦和環保效應,主要表現在:
a.養殖石斑魚的水體良性循環,全過程完全不需換水——節水型;
b.建立養殖水體生態防病抗病機制,不使用任何抗生素、水體消毒藥物和微生物製劑,實現商品魚無藥物殘留,符合無公害水產品安全要求;
c.養殖場實現零排放,對環境無任何污染。
4、獨自開發合理的飼料配方,飼料加工和科學投餵方法。有效提高石斑魚養殖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養殖技術指標:養殖密度和產量高,可以實現每立方養殖水體生產成魚5kg,或每畝水面生產成魚1500kg以上;
2、縮短生長周期,即從魚苗(規格50g/尾)養至成魚(規格500g/尾),生產周期約需150天,當年投苗,當年養成上市。
3、生產成本低,主要表現在:
(1)飼料係數低於1.2 ,即養成500克成魚只需飼料成本約人民幣4.80元;
(2)不需加溫,僅僅依靠大棚溫室保溫和利用輻射熱實現當年9個月以上恆溫養殖;
(3)不需用藥,僅僅依賴合理的水體生物結構實現防病抗病的天然屏障;
4、由於完全不用任何抗生素和其他治病藥物,養成的成魚品質優良,無藥物殘留,符合無公害水產品安全要求。
(本文已被瀏覽 1283 次)
相關詞條
-
帝汶石斑魚
帝汶石斑魚,Epinephelus timorensis,是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輻鰭亞綱>...
基本描述 外形特徵 最大長度 生存環境 氣候範圍 -
黑鱘海水網箱養殖技術
體長一般為20厘米~30厘米,體重100克~300克。 黑鱘較耐低溫,其適溫範圍為8℃~25℃,以14℃~22℃生長較快。 日本在黑鱘前期飼育時,單位水...
-
石斑魚工廠化高密度養殖
此前,海南和廈門等地已經嘗試工廠化養殖石斑魚,據當地一家企業負責人透露,這種養殖模式魚苗存活率達到90%以上。 王康泉說,工廠化養殖的最大優勢在於能控制...
-
鞍帶石斑魚
鞍帶石斑魚(學名: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中文俗名龍躉、龍膽石斑、過魚、槍頭石斑魚、倒吞鱟、鴛鴦鱠、紫石斑魚,常見英文俗名gi...
物種簡介 地理分布 外形特點 漁業方法 經濟價值 -
海水魚類養殖技術
大菱鮃養殖第一節 石斑魚養殖第一節 大黃魚養殖第一節
基本信息 簡介 目錄 -
南方海水魚類繁殖與養殖技術
南方海水魚類繁殖與養殖技術是黎祖福所著的一本書籍。
基本信息 簡介 目錄 -
海水養殖
海水養殖是利用沿海的淺海灘涂養殖海洋水生經濟動植物的生產活動。包括淺海養殖、灘涂養殖、港灣養殖等。可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1) 按養殖對象可分為: 魚類...
養殖對象 優點 海水養殖業 歷史及現狀 對環境的影響 -
魚類增養殖技術
《魚類增養殖技術》作者胡石柳,唐建勛 主編,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定價24元。全書主要內容包括海淡水魚類增養殖技術基礎、親魚人工繁殖、苗種培育、池塘增養...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
名優海水魚類養殖新模式與實例
《名優海水魚類養殖新模式與實例》,作者是 黎祖福,何慶,曲煥韜 ,由 化學工業 出版社於 2010 年出版。描述的是本書主要介紹鞍帶石斑(龍膽)、軍曹魚...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