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鎮

海晏鎮,位於通州市最東端,總面積近70平方公里,人口4.15萬,是長江三角洲地區一座極具發展潛力的生態型城鎮。擁有16.2公里的海岸線,已開發利用灘涂面積1300多公頃。

基本信息


海晏鎮位於通州市最東端,東臨黃海,地處長江入海口北翼,與國際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總面積近70平方公里,人口4.15萬,是長江三角洲地區一座極具發展潛力的生態型城鎮。
海晏鎮擁有16.2公里的海岸線,已開發利用灘涂面積1300多公頃,可再延伸開發利用面積近6700公頃,以海產品加工、銷售、濱海旅遊為支撐的海洋經濟正呈蓬勃發展之勢。
海晏鎮土地平坦肥沃,氣候四季分明。近年來在棉花、小麥、蠶豆等傳統農業產品生產基礎上,大力發展肉雞、皇鴿、蠶桑、山羊、反季節蔬菜、扣子蟹、草莓、葡萄、西瓜、冬瓜等特色農副產品生產。
海晏鎮擁有以輕紡、服裝、建築裝潢、電子、化工、農副產品深加工等近300家工業企業,基本形成了機電、羽絨服飾、模具開發、金工機械、農副產品深加工五大產業群。
地處通州市最東端的海晏鎮,如一顆璀璨明珠,鑲嵌於黃海之濱。這裡因水土肥美,風景秀麗,民風純樸,物產豐富而聞名遐邇,而海晏地名的由來更讓這片神聖的土地增添了一份豐厚的文化底蘊。
關於海晏地名的由來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
幾十年前,通東,包括海晏的一大片區域還是沉睡在黃海濤濤濁浪之下的一片灘涂,隨著潮漲潮落,海水中的泥沙慢慢在這裡沉積,灘涂也逐漸抬升出海平面,人們試圖將這些灘涂圍起來改造成農田,然而他們發現,這裡不但土質的鹽鹼度高,並且地勢低洼,遇雨即澇,往往有種無收。
清代狀元,實業家,立憲派著名人物張謇洞察此患,親自規劃設計,在這片土地上興起了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加高海堤,開挖河溝,興建涵閘。東西每隔60米開挖一條南北向的溝,謂泯溝;每隔24條泯溝開挖一條向人工南北向大河,謂小方河,南北每隔200米亦開挖一條東西向小方河,每四條東西向小方河間又開挖一條更大的東西向人工河,謂大方河,溝河相通,由大方河經涵閘通海,兩條泯溝及小方河間的一片地稱一(diao)(字型檔無此字),面積為60畝,小方河與大方河間的一片區域稱一框(諧音),這樣使通東的大片土地形成了方正劃一的格局,河溝起到澇可排,旱可灌的重大作用,除此之外,對當時的水上運輸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這些水利設施至今仍發揮著它的巨大功用。
某日,張謇來水利工程工地視察,被眼前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和民工們奮勇爭先的勞動幹勁所感動,便在海堤上搭棚設宴,慰勞民工們。為留念這次活動,有人提議將海邊的這片區域起名為海宴。張謇笑答,以海宴為名未免太俗,這裡地處通州最東邊,是每天最早看到太陽的地方,我看應該把宴字中間的日字移到最上面,日出為安嘛,也祝在這片土地上的民眾們日日平安。眾皆喜,海晏之名由此得來。
而今,海晏人們正趁著改革開放的春潮,揚帆起錨,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創造著新的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