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殿下

海因里希殿下

小說用散文化的筆觸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德國的早期現代生活和社會圖景。

基本資料

海因里希殿下

海因里希殿下 海因里希殿下

作者: (德)托馬斯·曼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譯者: 石左虎

出版年: 2014-8

頁數: 320

定價: 32

裝幀: 平裝

ISBN: 9787208124547

內容簡介

本書延續了《布登勃洛克一家》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取材於托馬斯·曼與妻子卡蒂婭的戀愛故事。小說虛構了一個尚處於封建社會的講德語的公國,以它正當衰敗時,受到來自美國的大資本家施波爾曼的慷慨資助而得以復興的故事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格林堡公子克勞斯·海因里希從出生到完婚的生活經歷,海因里希殿下身為顯貴,卻深陷苦悶、厭惡、無奈和宮廷衰弱的困境,直到遇到施波爾曼之女伊瑪小姐而獲得幸福,小說用散文化的筆觸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德國的早期現代生活和社會圖景。

#格林堡的處境#

小說故事發生於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一個虛構的講德語的公國。雖有特魯默豪夫大臣、克里彭羅伊特博士和克諾貝爾斯多夫等人的輔佐,然經濟衰退和債台高築依然困擾著公國。經濟停滯不前,礦藏枯竭,鐵路無利可圖,大學風氣閉塞,來自有療效的迪特林敦泉的收益日漸減少,遍布公國的古城堡連年失修……古城堡庭院內的薔薇灌木叢中那些有陳腐味的美麗花朵成了公國破敗的象徵。

#克勞斯·海因里希的出生#

大公的獨生子阿爾布雷希特公子虛弱多病;當時人們估計他不會長壽,所以在六年以後克勞斯·海因里希的出生給人帶來極大的歡欣。可惜的是,克勞斯·海因里希的左手和左臂患萎縮症。小公子的接生侍醫扎梅特醫生是猶太人,他把公子的萎縮症稱作“羊膜發育障礙”。大公的一個顧問回想起一個流傳已久的吉卜賽預言:公國將有一位獨手公子,他將比雙手齊全的公子帶給人民更多福祉。

#克勞斯·海因里希的教養#

來自瑞士的家庭女教師負責管教年幼的克勞斯· 海因里希和比他小兩歲的妹妹——迪特琳德公主。女教師對學生的管教嚴格而有效,她不乏體罰行為,時常讓學生“悲傷”。公子的全部表情告訴人們:他是完美無缺和聰明高貴的,他經歷著被過度保護和遠離現實的童年,他和迪特林德的嗜好是“探尋”古城堡中那些不為人知的地方,因為他們自己就是在那裡長大的。

以後克勞斯·海因里希在寄宿學校接受教育,陪同公子讀書的是一群經過挑選的小同學,當然公子是特別受保護的。上課時老師只讓公子發言,讓他展示自己的見識。對於他的同學,公子總要顯示自己與眾不同的出身,他有年輕貴族固有的嬌弱和狂妄的行為,由此他難以與小同學建立起真正的夥伴關係。相反,公子與年輕的代課老師拉烏爾·於貝拜因博士建立起了友好關係。拉烏爾· 於貝拜因博士是一個性情古怪的人,他的長相可以用“先天不足”來形容,也就是特別得醜;他是私生子,童年在貧窮生活環境裡度過,然而他生有一顆不可遏制的雄心。他在利用一切機會來責難學生,他根本不是一個“見過世面”的人。公子對待拉烏爾·於貝拜因博士與對待別的老師不一樣,他在九年制中學的最後一個學年裡,提出要讓拉烏爾·於貝拜因博士當他的老師。

在完成了高中畢業考試之後,克勞斯·海因里希想以一種獨特的方式開始他的成人生活。他上了大學,成為大學生聯誼會成員。以後他加入了公國近衛軍輕步兵團,成為一名少尉軍官,不久他官升至少校。後來他離開軍營,到城堡過隱士生活。

#克勞斯·海因里希公子#

大公去世之後,其位自然就輪到了長子阿爾布雷希特二世頭上。新大公立刻把應酬之類的事推給克勞斯·海因里希,於是授予克勞斯·海因里希“殿下”頭銜。克勞斯·海因里希也樂於接受他的“天職”。於是他開始為新的政府大樓建造奠基,慰問和檢閱退伍老軍人,為各類人士頒獎,出席土地開耕儀式……在所有的節日和紀念日裡,他總是與民同慶。他在這種場合里盡他公子的責任,他還及時地輕聲叮囑官員對民眾的怨言不要無動於衷,要認真傾聽。他甚至提出公子要多與民眾見面,他不受呆板的宮廷禮節束縛,也不害怕因缺乏專業知識而出醜。

一天,美國鋼鐵大王、億萬富翁薩穆埃爾·施波爾曼來公國都城療養,他是來“泉園”治療腎痛病的。他在那裡生活得極為舒適,在一年時間裡他讓他十九歲的女兒伊瑪、洛溫朱爾伯爵夫人、私人醫生沃特克魯斯,還有其他一些人都遷到格林堡大公國來住。施波爾曼出大錢買下了“德爾芬寓所”城堡。

在大公家族周圍生活的施波爾曼一行很快成為人們關注的中心。雖然施波爾曼的外表並不顯眼,身上穿一件廉價的“顏色難看的雙排紐大衣”,其行為更像厭世的藝術收藏家和樂器彈奏者,但是他很合群。他允許人們自由進入他的城堡花園,請人們喝茶,在合適的場合他出手的錢和大公家族的一樣多。他的穿著有時像乞丐,有時像策劃者。

他的女兒伊瑪在大學研究數學,她很喜歡讓別人注意自己。洛溫朱爾伯爵夫人也因其荒唐的言語而博得一個“放蕩的女人”之“美名”。

#克勞斯·海因里希和伊瑪·施波爾曼#

克勞斯·海因里希巧妙地布置了一次與伊瑪的“偶遇”。伊瑪的自信態度和挖苦人的舉止引起克勞斯·海因里希的極大興趣。

克勞斯· 海因里希常找藉口到“德爾芬寓所”城堡來與伊瑪見面。開始時,伊瑪偶爾對克勞斯·海因里希的唐突和自大表示不滿,後來發展到伊瑪教克勞斯·海因里希一些語言文字方面的知識。她特別提醒克勞斯· 海因里希對洛溫朱爾伯爵夫人要寬容,告訴他洛溫朱爾伯爵夫人的怪僻行為源於她創傷經歷,原來洛溫朱爾伯爵夫人的丈夫對她不忠且殘暴。

克勞斯·海因里希公子和伊瑪在“德爾芬寓所”城堡一次次會面和共同騎馬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伊瑪最樂意騎公子的阿拉伯母馬到野外賽馬,因為騎上這匹馬她每次都獲勝。他們的羅曼蒂克成了街頭報刊的頭條。所有的人都認為克勞斯·海因里希和伊瑪的郊遊是不理智的,是純粹的作秀。

有一天,國務大臣克諾貝爾斯多夫在一個會議上指出大公國糟糕的經濟狀況。面對現實,克勞斯·海因里希極為驚異。他開始把自己鎖在房間裡,像浮士德研究藝術一樣研讀國民經濟學。

以後伊瑪注意到了公子那隻萎縮的手,她內心鬥爭著,然而她裝作視而不見。

#訂婚和結婚#

根據克諾貝爾斯多夫的提議,伊瑪將被接到宮廷里來。儘管大公和施波爾曼最終反對這門婚事,大臣們也都認為這門婚姻不匹配,但是伊瑪和公子最後還是走到了一起。施波爾曼贈與公國三億五千萬馬克,一年後公國的經濟得到發展。

小說以盛大婚禮的描述作為結束。象徵希望的薔薇灌木從古城堡陳腐的宮殿移植到“德爾芬寓所”城堡,在那裡薔薇灌木才散發出花香。

作者簡介

托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德國20世紀最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出生於德國北部呂貝克城的一個富商家庭。1901年,以第一部自傳體長篇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而聲名顯赫,奠定了他在文壇的地位。1909年,《新評論》雜誌(Neuen Rundschau)發表了托馬斯·曼創作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海因里希殿下》,在公眾中引起極大震動,進一步鞏固了他的國際聲望。1929年,因其在文學藝術領域的傑出貢獻,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托馬斯·曼被譽為“20世紀德國文壇最耀眼的巨星”、“20世紀具有世界性影響的作家”。代表作品還有長篇小說《魔山》、《綠蒂在魏瑪》,中短篇小說《死於威尼斯》、《特里斯坦》、《馬里奧和魔術師》等。希特勒上台後被迫流亡瑞士、捷克,後至美國。1952年再度遷居瑞士,直至1955年逝世。

托馬斯·曼 托馬斯·曼

目錄

障礙

公國

鞋匠欣納克

於貝拜因博士

阿爾布雷希特二世

天職

伊瑪

履行義務

薔薇灌木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