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海上日出》
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周圍很靜,只聽見船里機器的聲音。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很淺很淺的。轉眼間,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道紅霞。紅霞的範圍慢慢擴大,越來越亮。我知道太陽就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目不轉睛地望著那裡。
果然,過了一會兒,那裡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的很,卻沒有亮光。太陽像負著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到了最後,它終於衝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紅得可愛。一剎那間,這深紅的圓東西發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它旁邊的雲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時太陽躲進雲里。陽光透過雲縫直射到水面上,很難分辨出哪裡是水,哪裡是天,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
有時候天邊有黑雲,而且雲片很厚,太陽升起來,人就不能夠看見。然而太陽在黑雲背後放射它的光芒,給黑雲鑲了一道光亮的金邊。後來,太陽慢慢透出重圍,出現在天空,把一片片雲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這時候,不僅是太陽、雲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這不是偉大的奇觀么?
作品鑑賞
1927年2月,巴金從上海踏上英國郵船“昂熱號”,去倫敦留學。他將沿途的見聞寫成《海行的日出》一書,於1932年出版。《海上的日出》便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分別描寫了天氣晴好、白雲飄浮和薄雲蔽日三種不同自然條件下的海上日出奇觀,文字簡潔,寫的傳神。
“我常常早起”,由此可以想見作者曾多次早起看日出的熱切心情。開門見山點題,乾淨利落。“那時天還沒大亮”,點明看日出的時間,照應“早起”。“周圍很靜,只聽見船里機器的聲音”。用“聲音”反襯看日出時色彩純淨、氣氛清幽的“靜”的環境,還有交代具體地點的作用。第一段點明作者多次在海上觀察日出景象的一般背景:時間、地點、氣氛。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天氣晴好,碧空如洗。很淺很淺的,“淺”字疊用,並且以“很”加以強調,更加突出天氣晴好。轉眼間,時間極短。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道紅霞,東方晨曦初露,是太陽即將升起的徵兆。我知道太陽就要從天邊升起來了,看的多了,摸著了規律了。便目不轉睛形容神情專注、聚精會神地望著那裡。指代“出現了一道紅霞”的地方。儘管作者“常常”早起看日出,可還是神情專注、滿懷欣喜,以十分急切的心情等待著日出輝煌時刻的來臨,可見作者看日出,嚮往光明的強烈願望。也正因為作者是觀察時全神貫注,看得仔細,先後有序,才寫出了海上日出特有的景象。
過了一會兒,那裡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紅是紅得好,原文作“紅是真紅”,據作者自述是四川話,“是”字具有強調作用,並為下文語言轉折作鋪墊。卻沒有亮光。從“淺藍”到“紅霞”到“紅得很”寫太陽即將躍出海面時光的變化,觀察仔細。太陽像負著背著擔著什麼重擔似的,仍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容太陽升起之際緩慢慢兒,一縱跳躍。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到了最後,它終於衝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寫太陽“噴薄而出”的過程,給人以莊重,艱辛而壯觀的印象。一個“沖”字,一個“跳”字,生動地寫出了太陽頑強的生命力和勢不可當的威力,作者筆下的紅日出海圖是這么壯觀,這么輝煌!給人以啟迪。這也是作者熱愛光明的喜悅心情的表白。顏色真紅得可愛。一剎那間時間極短暫。這深紅的圓東西指代太陽。發出奪目光線強烈的亮光,由“沒有亮光”而突然光芒四射奪目,是光的又一個變化。另外太陽的形狀也在隨之變化由“一道紅霞”到“小半邊臉”再到“圓”。射得人眼睛發痛。結合個人感受寫,更見真切。它旁邊的雲也突然有了光彩。由於雲層厚薄不等。對陽光的折射不同,而呈現不同色彩,但都以紅、黃為主,因而色彩艷麗,“光彩”照人。
以上為第二段寫天氣晴朗時海上日出的景象。這一段寫得細緻而完整,著重描繪了太陽由將出、半升到全都升起時的形狀,色彩、動態和光華的變化,層次分明,刻畫細膩。
有時候,另一種情況。太陽躲進雲里。可見天邊白雲較多。陽光透過雲縫直射到水面上,很難分辨出哪裡是水,哪裡是天,陽光由上而下地“直射”到水面,水面就把光線由下而上地反射上天,這樣天光,水光融為一體,水天一色,所以“很難分辨出哪裡是水,哪裡是天。”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不知是陽光是水光只是亮閃閃的光所以用“亮光”。
有時候,又是一種情況。天邊有黑雲,而且雲片很厚與上節的背景又有所不同。太陽升起來,人就不能夠看見。文中說雲厚”的達到“蔽日”的程度。然而太陽在黑雲背後放射它的光芒,烏雲遮不住太陽的。給黑雲鑲了一道光亮的金邊。黑雲能擋住太陽的“本體”,卻阻擋不了它的萬丈光芒。“鑲了一道光亮的金邊”描寫極其準確、生動,它使我們感受到黑雲背後的太陽要衝破黑雲的勢力。後來,太陽慢慢透出重圍,重重包圍,與“雲片很厚”照應。出現在天空,把一片片雲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由於雲片的顏色有深淺,與太陽的距離有遠近,所以被陽光染成的色彩也有所不同。與晴天的“光彩”有別。一個“鑲”和一個“染”,就把太陽的威力刻畫了出來,給讀者留下了寬廣的想像天地。觀察細緻,用詞準確。這時候,不僅是太陽、雲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光明戰勝了黑暗,萬物都享受著太陽的光澤,連作者自己也沐浴在一片燦爛的陽光之中,享受著無限的溫暖。這以作者情不自禁從內心發出的歡呼,是作者對光明的追求的熱烈情緒的流露。
這篇文章重點寫了太陽升起時的情景。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這是作者發自內心的讚嘆,也是對文中大量“奇觀”事實的精闢概括,海上日出的景觀“奇”在何處?“奇”在它顯示了光明的力量如此之偉大!以上為第四段。寫烏雲蔽日和太陽終於衝破重圍,普照天地的情況,最後歸結到作者自身的感受,為“海上日出”作一禮讚,表達作者嚮往光明,奮發向上的精神。
這也有可能是一種含義,讀者們可以和吉田兼好(日)的《大海日出》一起閱讀。
作者簡介
巴金原名李堯棠,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
男,漢族,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無黨派人士,1921年肄業於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27年至1929年赴法國留學,1929年回國後,從事文學創作。曾任第三屆、四屆、五屆、六屆中國作協主席,第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巴金晚年提議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館。巴金晚年患有帕金森氏症、慢性氣管炎、高血壓、惡性間皮細胞瘤等多種疾病,曾表示要求安樂死。
觀日出
閩東三沙鎮屬於福建省霞浦縣,位於浩瀚的東海之濱。這裡擁有中國最有畫意的海岸線,線條和色塊是大海潮汐的神來之筆和耕海的漁民不經意的塗鴉,蜿蜒的海灘是一首沒有終章的樂譜;色彩斑斕的木質海輪就是樂譜上調皮的音符,沙灘上曬著的魚網活像一隻只巨大的章魚…….光線在近海的淺水域中恣意地塗抹,像極了舞台劇里的追光燈,勾勒和強調出了山岩、漁港、灘涂、島嶼的輪廓。耕海的漁民們在海上的叢林中穿梭,那是氣勢恢弘的海帶養殖場,竹竿和漁網構成了這一望無垠的海上梯田,那是簡單到了極致的點、線、面,但組合起來卻是完美的抽 象主義繪畫。藍紅兩色的木質小舢板伴隨著“突突”的引擎聲,借著漲潮的海水消失在海天盡頭……這個季節來做客的還有成群的候鳥,它們往返數千公里,付出減輕三分之一體重,甚至生命的代價,只為遵守幾百萬年來一直延續的一個約定。歸來,無論往南或向北,不會有羅盤和坐標。能為它們導航的,只有基因里它們自己才懂的密碼。
清晨這裡的海平線和天空融合在一起,可堪為水天相連,太陽剛出時確實極為壯美,特別是那些海灘養殖,漁村小屋、小舟魚網、浮標竹竿,隨著潮水的漲退,加之光影的無窮組合,創造了如詩如畫的影像,無不令人讚嘆大自然奇異瑰麗,近幾年來,通過網站上傳了許多資料和圖片供人們查閱或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