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浯水今作“渠河”,是安丘第二大河。古地名。即“蒼梧” [Wu,an ancient place]。在今廣西境內
以像湡、浯。――《淮南子》
浯水,即浯河,下游又稱渠河,五汶之一。《辭海》稱:“浯河,在山東省東部,發源於沂山東麓,東北流經安丘、諸城兩縣入濰河“。酈道元《水經注▪濰水》,”(濰水)又北,浯水注之,水出浯山,世謂之巨 平山也。《地理志》曰:靈門縣有高柘山、壺山,浯水所出,東北入濰。今是山西接浯山。許慎《說文》言水出靈門壺山,世謂之浯汶矣。其水東北逕姑幕縣 故城東(今安丘石埠子鎮駐地)”。 浯水發源於臨朐、安丘、沂水三縣交界的太平山西麓大官莊村西,是濰河的重要支流,”浯山“,即沂山東側的太平山,海拔518米,因山頂平坦有數百畝之廣,故名太平山。”壺山“是安丘柘山鎮的虎眉山(含五龍山。該山以前叫胡米山,當是壺山音演變),是浯水最大支流磨山河發源地,也有人認為磨山河應是浯水東源。浯水流經沂水、安丘、諸城三縣,在景芝鎮東北匯入濰河(峽山水庫),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哺育了兩岸數十萬兒女,其沖積而成的河套小平原,是旱澇保收的良田。山東省安丘市臨浯鎮(今併入景芝鎮)就是因面臨浯水而得名。歷史上,浯水因齊桓公”堰浯入荊“而改道,《三齊記》云:”桓公嘗堰浯入荊,溉田萬頃“,就是在今安丘南60多里的地方(今景芝古河村附近)築壩,在古河村至諸城市都吉村之間開渠,遏浯河水南入荊河,後浯河逐漸與荊河匯流,形成今天的渠河。浯河改道後原故道仍稱浯河,經景芝鎮區北流,左納小浯河後至王家莊東匯入濰河。
浯水今作“渠河”,是安丘第二大河。古地名。即“蒼梧” [Wu,an ancient place]。在今廣西境內
以像湡、浯。――《淮南子》
浯嶼,是福建東南海中的一個小島,地理位置在於小擔島與鎮海角之間,面積0.96平方公里,屬今龍海縣港尾鄉。
浯嶼 注釋永州,地處湖南省南部,是一座非常秀麗的古城。由於天然的山勢,整個城市構成雄鷹展支翅的形狀。瀟水河穿城而過。永州城還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4000多年前,這...
永州概況 柳子廟 永州文廟 瀟湘八景 舜皇山小說類型恩怨情仇內容簡介三位男同學皆與一位美貌的女同學有感情糾葛,四人經歷不同的人生際遇。驀然回首,物是人非。本文欲通過跌宕起伏...
小說類型 內容簡介浯溪碑林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城(浯溪鎮)西南部湘江大橋南端的浯溪公園內。距離永州市區五十多公里。此處蒼崖石壁,瀕臨湘江,巍然突兀,連綿78米...
碑林簡介 浯溪保護 浯溪現況 摩崖三絕 石刻書法浯瀯元氏,始祖元子哲祖籍河南, 北魏苗裔,唐天寶年間進士,唐永泰二年大曆元年(766年)崇仁知縣,大曆五年(770年)卒於衙內。時任撫州刺史顏真卿撰寫《...
族譜起源 譜序目錄 傳記摘錄 祠碑記摘錄 墓志銘摘錄浯,拼音為wú,漢字。共有10筆,部首為氵。地名、山名均有該字。
基本釋義 古籍解釋浯河 古稱浯水、浯汶,濰河支流,沂水第三大河,在沂水縣境內長...漸隔,平日以主河道滲水為源,在水豐時與主河道相通,納洪溝河、小浯河等支流...前段西古河村至景芝村之間亦稱運糧河,傳韓信與龍且大戰濰水時,韓信通過古浯...
浯溪公園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南省十大文化遺產、百姓喜愛的“湖南省景”、湖南新“瀟湘八景”。2009年2月1...
主要景點 歷史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