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才華蓋世的學者浮士德,因為科學知識對宗教帶來的限制,對生活喪失了耐心和渴望。於是在魔鬼莫菲斯特陪伴引誘下,在世間遊走觀看。為了能夠擁有貌美年輕的女孩瑪格麗特,與魔鬼簽下契約的浮士德在一夜盡情歡愉後,踏上一條地獄之路。
浮士德從此背上沉重的盔甲,和魔鬼做伴,踏上一條艱難跋涉的苦行旅途,其間經歷見到種種奇觀異事。直到最後,面對純潔而充滿爆發力的清泉,他終於選擇擺脫魔鬼找回自由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備註 |
浮士德 | 喬漢內斯·澤雷爾 | ---- | ---- |
墨菲斯特 | 安東·阿達辛斯基 | ---- | ---- |
瑪格麗特 | 伊索爾達·戴查克 | ---- | ---- |
貴婦 | 漢娜·許古拉 | ---- | ---- |
Valentins Friend | 馬克西姆·梅米特 | Santiago Ziesmer | ---- |
Pater Philippe | Joel Kirby | ---- | ---- |
Der Mönch | Antoine Monot Jr | ---- | ---- |
Wagner | 喬治·弗里德里希 | ---- | ---- |
瑪格麗特的婢女 | Katrin Filzen | ---- | ---- |
Iduberga | Eva-Maria Kurz | ---- | ---- |
Gretchens Mutter | Antje Lewald | ---- | ---- |
Valentin | Florian Brückner | ---- | ---- |
Greek Boy | David Jonsson | ---- | ---- |
Student | Ondrej Novák | ---- | ---- |
Notarius | Prodromos Antoniadis | ---- | ---- |
Valentin's Friend | 安德列·施密特 | ---- | ---- |
Innkeeper | Lars Rudolph | ---- | ---- |
Faust's Father | Sigurður Skúlason | ---- | ---- |
Faust's Father | Jürgen Kluckert | ---- | 聲音出演 |
Valentin's Friend | Oliver Bootz | ----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AndreiSigle |
原著 | 歌德、托馬斯·曼 |
導演 | 亞歷山大·索科洛夫 |
副導演(助理) | MartinSebik、SergeiDaniel、EilífurÖrn Þrastarson |
編劇 | 亞歷山大·索科洛夫、MarinaKoreneva、尤里·阿拉波夫 |
攝影 | 布魯諾·德爾邦內爾、BernhardNicolics |
配樂 | Andrei Sigle |
剪輯 | Jörg Hauschild |
選角導演 | Kristin Diehle |
藝術指導 | Yelena Zhukova |
服裝設計 | Lidiya Kryukova |
視覺特效 | AlexeyGoussev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
2011年9月8日 | 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金獅獎-最佳影片 | 《浮士德》 | 獲獎 |
天主教文化獎 | ||||
未來數字電影獎 | ||||
2012年12月1日 | 第25屆歐洲電影獎 | 最佳攝影 | 布魯諾·德爾邦內爾 | 提名 |
最佳製作設計 | Yelena Zhukova |
製作發行
影片上映
上映國家 | 上映時間 | 上映國家 | 上映時間 |
義大利 | 2011年9月8日(威尼斯電影節) | 加拿大 | 2011年9月11日(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
冰島 | 2011年9月26日(雷克雅末電影節) | 韓國 | 2011年10月10日(釜山國際電影節) |
巴西 | 2011年10月21日(聖保羅國際電影節) | 英國 | 2011年10月24日(倫敦電影節) |
義大利 | 2011年10月26日 | 希臘 | 2011年11月8日(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 |
墨西哥 | 2011年11月14日(墨西哥國際電影節) | 希臘 | 2011年12月1日 |
波蘭 | 2011年12月1日(波蘭金蛙獎國際電影節) | 匈牙利 | 2012年1月12日 |
德國 | 2012年1月19日 | 俄羅斯 | 2012年2月9日 |
波蘭 | 2012年2月24日 | 西班牙 | 2012年3月2日 |
丹麥 | 2012年5月3日(哥本哈根) | 英國 | 2012年5月11日 |
日本 | 2012年6月2日 | 法國 | 2012年6月20日 |
巴西 | 2012年6月29日 | 土耳其 | 2012年6月29日 |
捷克 | 2012年6月30日(卡羅維發利電影節) | 捷克 | 2012年7月12日 |
瑞典 | 2012年8月17日 | 韓國 | 2012年12月6日 |
葡萄牙 | 2012年12月20日 | *影片上映參考資料 |
影片評價
《浮士德》中,亞歷山大·索科洛夫用他貫來詩意的手法將其對靈魂的思考傳達出來。就算不了解故事背景和不能理解索科洛夫的深刻哲學理念的人,也會被影片大膽的想像力和大膽的色彩所震撼。影片從一開始便是調過色的綠色調,那時候“浮士德”還僅僅陷在自我矛盾中,沒有與“魔鬼”並肩而行,因此綠中還帶著點鵝黃,帶著點暖意。之後每次畫面扭曲,那一點鵝黃就漸漸抽離,青綠色、墨綠色,靈魂漸漸冷酷無情,最後“魔鬼”帶浮士德到“屍骨之地”時,已經幾乎成了黑,那點綠都被抹去了。儘管從來都有很多人批判索科洛夫影像上浮誇做作,但是這種大膽的想像力實在不是每個能都能做到的,嚴肅的哲學思考下藝術的瘋狂顯得更有張力。
只不過,亞歷山大·索科洛夫個人色彩強烈的電影風格,用飄忽的時間空間感架構起的獨特影像和深邃的哲學思考,讓演員的表演完全不能成為影片的焦點 。 (網易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