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諸暨人

諸暨區域面積2311平方公里,總人口105.59萬,現轄27個鎮鄉(街道),468個行政村,69個城鎮社區(居委會)。歷史悠久是越國古都,西施故里有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旅遊資源。交通便捷,民營經濟發達,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24位。

百折不撓的浙江諸暨人。

諸暨是越國古都,西施故里,區域面積2311平方公里,總人口105.59萬,現轄27個鎮鄉(街道),468個行政村,69個城鎮社區(居委會)。位於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浙贛鐵路、杭金衢高速公路、金杭公路貫穿全境,距上海200公里,杭州90公里,蕭山國際機場60公里,諸暨至溫州永嘉、諸暨至紹興的高速公路正在興建,區位優勢明顯。境內山川秀麗,有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浣江·五泄風景區,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諸暨民營經濟發達,塊狀特色明顯,共有工商登記註冊的個體工商企業10萬餘家,形成了15大重點塊狀產業,其中五金管業、襪業、織布業年產值超過200億元。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376.76億元,財政收入達到33.4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05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050元,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24位。諸暨先後被命名為“中國珍珠之鄉”、“中國襪業之鄉”、“中國香榧之鄉”、“中國無公害茶葉之鄉”、“中國名品襯衫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和“浙江省建築之都”、浙江省首批“教育強市”、浙江省首批“科技強市”、浙江省首批“體育強市”,榮獲“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市”、“全國科技進步工作先進縣市”、“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市”、“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市”、“全國糧食生產工作先進縣市”、“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市”、“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稱號,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順利通過國家環保總局的考核驗收。

西施故里諸暨市,具有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旅遊資源,名人(西施)、名勝(五泄)、名居(斯宅千柱屋等)、名品(珍珠、香榧)在全國有較高的地位與影響,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民間工藝美術之鄉"。

早在唐代就建有西施殿,王羲之在西施浣紗江邊留下了"浣紗"兩個遒勁的大字。西施殿重建於1989年,2001年得到擴建,建有西施殿、古越台、紅粉池、西施行長廊、夷光閣、薴蘿村、西施史料陳列室等組成,年遊客量三十多萬人次。2005年,諸暨市又投入巨資15億元投資建設西施故里旅遊區,現一期已竣工開園,並在新開發的西施故里每年都舉辦西施文化節。

城西的五泄風景區系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國家級森林公園,一水五折的瀑布或以蜿蜒曲折之情,或以奔放豪邁之勢,為世人所讚嘆。五泄還有佛教曹洞宗祖庭,曹洞宗創始人良價披剃的五泄禪寺。有華東特有的楠木林,江南罕見的魚化石。蒼翠蔥鬱的森林植被,奔放豪邁的五泄瀑布,虔誠創新的曹洞宗教義,紀錄億萬年前蒼桑變化的魚化石群,每年傾倒三十多萬海內外遊客。

斗岩風景區系紹興市風景名勝區,國家2A級旅遊區,為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徵,自然風光以奇峰險岩、怪石幽洞、茂林清泉著稱,有斗岩大佛、千佛山、金井龍潭、白雲禪院、西黃岩等景點。

斯氏古民建築群,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個建築群以14個單體建築組成,每處均300平方米以上,最大達12500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以建築恢宏,構思巧妙,三雕(木雕、石雕、磚雕)精湛而聞名,是國務院批准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楓橋是毛澤東批示的"楓橋經驗"誕生地,人文底蘊深厚,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歷史文化名人"楓橋三賢"陳洪綬、王冕、楊維楨,周恩來進行抗日演講的楓橋大廟,北宋七塔之一的東化城寺塔等是當地最負盛名的歷史文化遺產。

諸暨是"中國香榧之鄉",香榧產量居全國之首,3萬多株香榧古樹連片生長,造型奇特,是開發植物原生地生態旅遊的寶貴資源。

綜合實力持續攀升。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376.76億元,人均35659元;財政收入達到33.43億元。“255”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紮實推進,產生了3個年產值超200億元的產業集群,形成了12個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專業市場,年銷售超億元工業規模企業超120家,是全省擁有國家級品牌最多的縣市。農業產業化水平持續提高,珍珠、香榧等現代特色農業加快發展,特色農業基地達到66萬畝,農業龍頭企業達到269家,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和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市。全面小康綜合實現程度為88%,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24位,是全省進位最快的縣市之一。

城鄉面貌深刻變化。致力東擴西拓、南伸北延,城西工業新城全面推進,及時啟動老城區改造,加快完善江東新城配套功能,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到32.9平方公里,城市化率達到56.4%,新興中等城市框架初步形成。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順利通過國家環保總局的考核驗收,首度入選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鎮鄉經濟規模不斷壯大,有8個鎮入圍全省百強鎮鄉,其中店口、大唐躋身全省十強和全國二十強。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全面實施城鄉統籌實事工程,康莊工程、飲用水和環境整治等為民實事得到民眾廣泛擁護和支持;積極穩妥開展行政村規模調整,有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改革開放縱深推進。全方位、多層次的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區域合作深入推進,開放型經濟工作連續三年獲省先進和紹興市金獎,外資、外貿連續三年進入全省十強,2003年至2006年,累計新批外商投資項目348個,實到外資6.38億美元,占歷史總和的83.9%;新增自營出口企業440家,實現自營出口47.9億美元。改革攻堅力度加大,國有城鎮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農村稅費改革繼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步伐加快,機關效能建設和軟環境建設不斷加強,區域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深入開展“禮儀諸暨”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成功創建省首批示範文明城市。教育優勢持續擴張,“學在諸暨”品牌進一步打響。人事人才工作創新發展,科技進步和農村科普工作榮膺全國先進,被命名為省首批科技強市。深入開展文化特色系列創建和民眾文化“三千”活動,“西施傳說”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天道正義》獲中國越劇藝術節金獎。深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健全,農村中醫工作獲全國先進。成功創建省首批體育強市,圓滿承辦紹興市第六屆運動會。人口和計畫生育綜合改革進一步深化,榮獲省“十五”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集體。

人民生活不斷富裕。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05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050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71.3%和5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比2002年翻了一番多。社會保障提質擴面,養老保險參保職工達14萬餘人,基金支付能力提高到30個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92.5%,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健全,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工作獲全省先進。“楓橋經驗”進一步創新落實,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平安諸暨”建設紮實推進,人民民眾的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