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特性
該菌對外界的抵抗力較強,在乾燥土壤中可生存2個月以上、在毛皮中可生存3~4個月,但不耐熱,60℃ 30分鐘可被殺死,80~100℃數分鐘可被殺死。對多種常用消毒藥敏感,例如 2%來蘇兒1~3 min、 2.5%漂白粉 2 min、 0.5%乳酸 1 min、 0.1%高錳酸鉀 7~15 min,2%肥皂水 20 min 即可將其滅活。
病理特性
流產布魯桿菌能引起牛和人類產生布魯菌病,簡稱布病。
傳染源
病牛和健康帶菌牛是本病主要傳染源,病菌存在於流產胎兒、胎衣、羊水流產母牛、陰道分泌物及公牛的精液內。傳播途徑主要是直接接觸性傳染,特別是通過消化道傳染,其次是生殖道、損傷或正常的皮膚及黏膜等。牛對本病的易感性,隨性器官的成熟而增強。成年牛多發,母牛較公牛易感染,初產牛易感染。發病無季節性,流行速度慢,多呈地方性流行。
傳播途徑
該病傳播途徑比較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途徑:
1.當病菌污染飼料、 飲水或乳時,如消毒不徹底,牛採食被污染的飼料、 水後,經消化道感染;
2.患病公牛與母牛交配,因精液中含病菌或通過人工授精,經生殖道感染;
3.病菌通過鼻腔、 咽、 眼結膜、 乳管上皮、 擦傷皮膚等經呼吸道及皮膚黏膜感染;
4.通過人傳播,如配種員、 獸醫通過給牛人工輸精、 接產、 治療子宮疾病或擠奶員擠奶,可經皮膚感染。
臨床症狀
妊娠牛發生流產,且多發生於妊娠後期。產出死胎或弱胎,流產後多伴有胎衣不下、子宮內膜炎、陰道不斷流出污髒的、棕紅色或灰白色的惡漏,甚至子宮蓄膿等。重複流產者少見。還有些病例出現乳房炎或膝關節或腕關節發炎。公牛主要發生睪丸炎和附睪炎,腫大,觸之疼痛堅硬,有時可見陰莖潮紅腫脹,並失去配種能力。潛伏期2周到6個月,多為隱性感染。
急性病人發熱,有弛張、間歇或持續各種熱型,還有出汗、全身無力及酸痛等全身症狀,慢性病人長期疲乏無力。皮膚損害很少見,偶然有類似傷寒的玫瑰疹,或是發生蕁麻疹、紅斑、潰瘍或皰疹樣皮炎狀損害。
預防治療
治療
1.一般對病牛做淘汰處理。
2.套用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如金黴素、土黴素、四環素、鏈黴素、磺胺類等,最好將兩種抗菌藥物聯合用藥。除抗生素治療外,應以對症治療,如高燒者可輔以物理降溫或口服解熱藥等。
3.對慢性布魯桿菌病無特效藥物治療.
預防
預防與控制布病的綜合措施如下所示:
1.加強健康牛群的飼養管理,增強抵抗力。
2.定期檢疫及隔離和淘汰陽性牛,淨化牛群(一般不對病牛進行治療,應淘汰屠宰):
3.堅持自繁自養,培育健康牛群,禁止從疫區引進牛;
4.免疫預防。套用布魯桿菌19號苗,5~8月齡免疫1次,18~20月齡再免疫1次,免疫效果可達數年;
5.完善消毒制度.嚴格消毒,切斷傳播途徑;
6.做好個人防護,如戴好口罩、手套,工作服經常消毒等;
7.加大防病知識宣傳力度,使廣大民眾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防病知識,既要防止牛布魯桿菌在牛間傳播,又要防止病牛傳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