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體內

資料

碳納米管在向腫瘤遞送成像和治療性藥劑方面具有巨大的潛能,但它在標靶腫瘤方面還需要更好地量化。美國科學家近日研發出了一種新型顯微鏡,能夠測量來自活小鼠的拉曼分光鏡信號。利用這種非入侵性工具,科學家能夠追蹤碳納米管在小鼠體內的傳輸路徑。相關論文發表在《納米快報》(NanoLetters)上。之前,科學家曾利用正電子發射X線斷層攝影術(PET)來追蹤放射性標記的納米管在體內的傳輸,但這種技術需要使用昂貴的放射性同位素和掃描設備。

在最新的研究中,美國史丹福大學癌症納米技術中心(CCNE-TR)的SanjivGambhir和同事利用新近研發的新型拉曼顯微鏡,追蹤了2組不同的碳納米管在活小鼠體內的傳輸。其中一組納米管攜帶著腫瘤標靶縮氨酸RGD,另一組無任何附加功能。結果,研究人員追蹤到了兩種碳納米管的運輸差別。雖然兩組納米管在腫瘤中的積聚都顯示了最初的峰值,但腫瘤中的非靶向納米管的濃度在注射後20分鐘就開始下降。與此相反,靶向納米管的濃度在注射後至少72小時仍然保持較高值。靶向納米管的動物實驗顯示,腫瘤在注射後2小時即容易被觀察到,並能持續至少72小時。這些結果與利用放射性標記的納米管和PET成像技術獲得的結果相一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