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人人都是為了滿足自我的欲望和需求,這種消極的人生觀導致了生存環境的惡化,提出了解決辦法——雖然每個人追求物質和精神需求無可厚非,但是享受生活,也要承擔責任,只有建立一個全面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構建和諧的社會。
作者簡介
范訓龍,1964年生,湖北洪湖人。1985年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原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專業,保送至本校農產品加工專業讀研。1988年獲工學碩士學位,在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食品機械研究所工作。1991年擔任食品所澱粉研究室主任,並任首屆中國澱粉機械專業委員會秘書長。1995年在德國克虜伯公司北京代表處工作,任代表助理。1998年至今在荷蘭尼沃巴公司北京代表處工作,任首席代表。2004年兼任中外合資凱龍澱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05年在北京大學元培翻譯中心首屆英語同聲傳譯班學習任班長,獲結業證書。有多篇論文和散文發表。著有《活著,幹嘛?!》
內容選摘
“出生在富裕家庭的人可以因為較好的物質精神需求而成功,成長於貧窮家庭的人或許因為較多的磨練而成功。”
“無人不需要尊重,尊重更需從陌生人開始。人人感到尊重,才算活出尊嚴;人人活出尊嚴,社會才能和諧。”
“每種家庭環境都有局限性,就像每人的生活都會有遺憾一樣。”
“與’分享’和’分擔’相比,處理好家人關係的最常見、最有效辦法,其實是相互容忍對方的平庸。”
“陌生人之間的關係才是真實的社會關係。”
“在關係不和的微觀環境裡,民眾難以相信巨觀社會環境的美好,也難以保證國家巨觀措施的執行;在相互融洽的微觀社會裡,民眾不會漠視國內巨觀環境的嘈雜,還會為建設巨觀社會環境而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