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種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洱源(Lankong, Delavay 127)(洱源至鶴慶之間)。我們沒有看到模式標本及本種其它標本,上列描述是譯自原始拉丁描述。根據文獻分析,我們認為本種既近於川滇馬鈴苣苔O. henryana Oliv.又不同於它:花冠檐部鐘形,與筒部等長,葉片下面被綿毛,花序梗、花梗及花萼被腺狀柔毛,與川滇馬鈴苣苔相同;但花冠高腳碟狀,深黃色,花絲上部被柔毛,柱頭2裂,又不同於川滇馬鈴苣苔。
本種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洱源(Lankong, Delavay 127)(洱源至鶴慶之間)。我們沒有看到模式標本及本種其它標本,上列描述是譯自原始拉丁描述。根據文獻分析,我們認為本種既近於川滇馬鈴苣苔O. henryana Oliv.又不同於它:花冠檐部鐘形,與筒部等長,葉片下面被綿毛,花序梗、花梗及花萼被腺狀柔毛,與川滇馬鈴苣苔相同;但花冠高腳碟狀,深黃色,花絲上部被柔毛,柱頭2裂,又不同於川滇馬鈴苣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