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信息
中文名稱 洱海四須䰾
拉丁名稱 Barbodes daliensis Wu et Lin
英文名稱 Dali barb
地方名稱 青脊樑,鏢魚
作者單位 \
中文門名 脊椎動物門
拉丁門名 Vertebrata
中文綱名 硬骨魚綱
拉丁綱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鯉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鯉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屬名 四須䰾屬
拉丁屬名 Barbodes Bleeker,1859
分布類別 淡水
形態特徵
背鰭條4,7~8;胸鰭條1,14~16;腹鰭條1,7~8;臀鰭條3,5。下咽齒3行,2.3.5一5.3.2. 側線鱗34[(5.5~7)/(3~4~V)]39;背鰭前鱗11~15;圍尾柄鱗14~18,多數是16。
標準長為體高的3.11~3.8(x±s=3.42±0.17)倍,為頭長的3.7~4.85(4.03±0.23)倍,為尾柄長的4.7~7.26(5.61±0.55)倍,為尾柄高的8.2~11.2(9.25±0.61)倍。頭長為吻長的2.9~4.1(3.33±0.3)倍,為眼徑的3.3~5.7(4.22±0.6)倍,為眼間距的2.7~3.6(3.03±0.22)倍。
體延長,側扁,背部及腹部輪廓線呈弧形.頭中等大,側扁,頭向前稍尖,頭後稍隆起.吻圓鈍,在鼻孔前方稍凹陷,吻長短於眼後頭長,吻皮止於上唇基部,在前眶骨前緣有一淺溝斜向口角.須2對,均發達,吻須較短或等長,向後到達眼的前半部,頜須向後伸到達瞳孔之後或眼後緣(小魚較長).口中等大,亞下位,口裂呈馬蹄形,上頜稍長於下頜,上頜後伸達鼻孔或眼前緣的垂直線(小魚).兩口角間距等於或小於眼徑.唇簡單,上下唇在口角處相連,下唇前端常具一淺缺刻,但缺角質邊緣,唇後溝向前直伸,但左右分離,其間距等於或稍小於眼徑.眼較大,側上前位;眼間寬,稍外凸.鼻孔位於眼的前上方,距眼前緣較距吻端為近.鰓膜在前鰓蓋骨後緣下方與鰓峽相連,鰓峽狹,其間距約為眼徑的1/2.鰓耙短,其頂端有的分叉,排列稀疏.下咽告側扁,頂端尖,呈鉤狀,排列較稀.
背鰭外緣內回,末根不分枝鰭條粗硬,後緣鋸齒粗壯,全刺的長約等於頭長,背鰭起點距尾鰭基納等於至鼻孔或眼中央的距離.腹鰭長比頭短,其起點在背鰭起點垂直線之前,相距2~3個鱗片,後伸不達臀鰭起點,相距約2~3個鱗片.胸鰭尖形,比腹鰭稍長,但比頭長為小,後仰不達腹鰭起點,相距約1~2個鱗片.臀鰭外緣微凹,起點在於從尾鰭基到腹鰭起點的中點或稍近後者,後伸不達尾鰭基.尾鰭分叉,尖形,上下葉約等長,其最長鰭條約為最短鰭條的2倍強.肛門緊接臀鰭起點前方.
鱗中等大,胸部鱗比體側的較小.腹鰭基具一長形腋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具鱗鞘.側線完全,前部呈弧形,向後平直伸達尾鰭基中點.腹膜灰黑色.鰾2室,前室短,後室長,約為前室的1.4~1.8倍.腸細長,約為標準長的2.0~3.5倍.雄魚在生殖季節,不但吻端有密集細小的珠星,而且頭背部、鰓蓋外表、前眶骨外表及體側背部的鱗、尾鰭外邊的鰭條都有細小珠星.
背側青黑色,腹側灰白色,體側每個鱗片均有黑色邊緣,尾鰭基常有一黑色斑塊.肩部有一黑色斜帶(有時不顯著),背鰭膜有黑色垂直條,尾鰭外側鰭條有黑色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