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鈞[清末著名外交家]

洪鈞[清末著名外交家]

洪鈞(1839-1893) 清末外交家。字陶士,號文卿。江蘇吳縣(今蘇州)人。祖上原籍安徽歙縣,曾祖時遷來蘇州。同治三年(1864)26歲時參加南京鄉試中舉,同治七年(1868)中狀元,任翰林院修撰。後出任湖北學政,主持陝西、山東鄉試,並視學江西。1881年任內閣學士,官至兵部左侍郎。1889年至1892年任清廷駐俄、德、奧、荷蘭四國大臣。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洪鈞[清末著名外交家] 洪鈞[清末著名外交家]

洪鈞(1839-1893) 清末外交家。字陶士,號文卿。江蘇吳縣(今蘇州)人,祖籍徽州歙縣。同治年間中狀元,任翰林院修撰。後出任湖北學政,主持陝西、山東鄉試,並視學江西。1881年任內閣學士,官至兵部左侍郎。1889年至1892年任清廷駐俄、德、奧、荷蘭四國大臣。在出使期間看到俄國人貝勒津翻譯波斯人拉施特哀丁著的《史集》、伊朗人志費尼寫的《世界征服者史》和亞美尼亞人多桑編的《蒙古史》等歷史書籍,遂獲得西方的資料證補《元史》。在翻譯金楷利等的幫助下,譯著了有關章節,撰成《元史譯文證補》30卷,其中有目無文的10卷,對元憲宗以前歷史的證補較為詳實。開了中國史學界利用外國資料研究元史的先例。回國後,曾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主張加強軍訓,鞏固邊防。

出身背景

洪鈞書法 洪鈞書法

洪鈞祖籍安徽徽州歙縣桂林村 ,先世經商,以商籍居浙江。到了洪鈞時,已經遷移到江蘇蘇州。因家道中落,生活貧困,父親要他放棄儒業,去學做生意。而從小"慨然有當世之志"的洪鈞,不願意從商,請求父親讓他繼續讀書,父親答應了他的要求,從此洪鈞更加勤奮好學。18歲,考中生員,補縣學生。同治三年(1864),考中甲子科江南鄉試舉人。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殿試以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是年,洪鈞剛30歲,正好是"而立"之年。

仕途進展

仕途上,洪鈞官運亨通,一路順風。同治九年(1870),出任湖北學政。後參與編修鹹豐朝《實錄》,賜花翎四品銜。嗣後,曾任順天府鄉試同考官,歷典陝西、山東鄉試,"甄拔多知名士,而山東得人尤盛"。後遷翰林侍講、侍讀,提督江西學政。歷任右春坊、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光緒九年(1883),遷詹事、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光緒十三年(1887)起,充任出使俄國、德國、奧地利、荷蘭四國外交大臣,成為中國古代狀元中惟一的外交官。 出國期間,洪鈞認真考察外國政治、經濟、文化,特別是通過對歐洲各國形勢的研究分析,預測歐洲將爆發戰爭。他曾向慈禧報告:"看中、歐形勢而言,歐洲多事,則中國稍安。有見識者以為不出十年將發生歐洲戰事。"並說:"英國則常為局外之觀","惟俄國則有併吞之志","法國則復仇為心","德國則惟日孜孜以秣馬厲兵為事","俄、奧兩國現在甚有違言調兵增戍"。因此,他向朝廷建議:中國應當抓緊時機"修明政事,講究戒備","時不可失"。後來,歐洲果然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證明了洪鈞政治預測的正確性。

洪鈞喜歡歷史,在國外擔任駐外使臣期間,在元史研究方面取得了較大成就。他充分利用外國著作,靠譯員的幫助,補證史實,為元史的研究開闢了一個新的途徑。經數年努力,編撰成《元史譯文證補》三十卷。此書奠定了他在中國史學史上的地位。在國外時,他還創造性地改革中國電報字碼,使之與國外大致統一,不僅方便了彼此間的交往,而且為國家節省了巨額通訊費用。

光緒十六年(1890)回國後,晉升兵部左侍郎、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光緒十八年(1892),發生帕米爾中俄爭界案,洪鈞遭到官員們的聯名彈劾。事情是這樣的:洪鈞在國外曾以重金購買了一張俄制中俄邊界地圖,經校勘刻印後交給朝廷。由於不懂外文,將帕米爾地區許多卡哨畫出中國國界。這張繪錯的地圖被沙俄公使收集了起來,作為兩國邊境爭端的"證據"。此事,固屬俄人無賴,後經各國洋務大臣的極力排解,總算弄清事實。然而,洪鈞受到了沉重打擊,悔恨交加,抑鬱成疾,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於北京,終年55歲。

洪鈞逝世後,光緒皇帝深為痛惜,特地下詔,云:"兵部侍郎洪鈞,才猷練達,學問優長。由進士授職修撰,疊掌文衡,擢升內閣學士,派充出使大臣。辦理一切,悉臻妥協,簡授兵部侍郎。差滿回京,命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均能盡心職守。……茲聞溘逝,軫惜殊深。加恩著照侍郎例賜恤。任內一切處分,悉予開復。"

人物故居

洪鈞書法 洪鈞書法

位於懸橋巷27號的故居桂蔭堂(“桂”字即取祖籍徽州歙縣桂林村之意),為洪鈞出仕後所建。整座第宅坐北朝南,占地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後門臨河,原有廊橋,過橋即菉葭巷,可惜河道已於1958年填沒。整個第宅可分三路:西路是主軸線,共有七進,前有照壁,依次為門廳、轎廳、花廳、大廳、堂樓、上房、下房。第四進大廳"桂蔭堂"已拆除,花廳前庭院內的亭子、旱船、假山、桂花樹也已不存。堂樓與上房連以廂樓和旱橋,末進下房通後門。中路前為洪氏祠堂,亦即桂蔭義莊,有門屋和享堂,左右以兩廡相接,呈四合院布局。享堂面闊3間11米,進深8.6米,扁作梁,前船篷軒,外檐施斗拱,梁枋作淺浮雕。東西兩廡各6間。現由區環衛站使用。住宅包圍祠堂西、北兩面。西路與祠堂之間有避弄,至享堂北東折,復北轉,貫通中路及東路。中路在祠堂北,前為樓屋3間,連東西兩廂,其後還有上房一進。東路有花廳及兩進上房。賽金花在蘇州時,曾住西路第五進堂樓。民國期間,愛國耆紳張一先生曾借寓此宅東路上房。

桂蔭堂是一處蘇州古城目前保存較完好的清末蘇州狀元故居,對研究清代建築和蘇州人文歷史都有較高的保護價值。

同治七年

在慈禧、慈安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同治七年(1868)四月二十四日,大和殿上發布新科進士名次,--所謂的"金殿傳臚"者也。金殿,太和殿;傳臚,高聲宣唱。"第一甲第一名",鴻臚寺官唱道,"洪鈞!"

一個新的狀元隨著這聲宣唱誕生了。

洪鈞,號陶士,字文卿,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幼時,家境貧寒,父親要他棄學從商,洪鈞不從,苦苦哀求,繼續求學,父親見狀,只好作罷。鹹豐七年(1857),年18歲的洪鈞經考試入縣學肄業。同治三年(1864),他在江蘇省城江寧(今江蘇南京)參加三年一科的鄉試。

鄉試例於秋八月舉行,稱作"秋闈"。初九、十二、十五各一場。考前一天點名領捲入場,後一天交卷出場。考生皆須穿戴單層帽、衣、褲、鞋、襪,硯台不許過厚,筆管鏤空,糕餅餑餑等食物都要切開。考生入場,細加搜查,若夾帶片紙隻字,一經查出,先在考場前枷號一個月,再問罪發落。搜查完,考生各按卷號進入號房。

每座號房,高約6尺,深4尺,寬3尺。東西兩面磚牆離地l-2尺之間,砌成上下兩層磚縫,上有木板兩塊,可以移動,《儒林外史》第二回寫周進到省城貢院看見的"號板",即此。吃飯、睡覺、寫稿,都用這兩塊木板。

每考完一場,考官便開始評卷。發榜日期,小省是九月初五,中省是九月初十,大省是九月十五。江蘇乃大省,九月十五發榜。洪鈞榜上有名。

年25歲的洪鈞成了一名舉人。

同治七年三月初九、十二、十五日,洪鈞在京師禮部貢院參加會試。

會試的科場規則,與鄉試略同。

四月十五日,在禮部門外放榜,此時正值杏花開放,故名"杏榜"。洪鈞榜上有名。

年29歲的洪鈞又成了一名貢士。

貢士在四月二十一於保和殿參加殿試。二十二、二十三兩天,讀卷官評卷,上奏皇帝,裁定名次。這年,同治帝年僅12歲,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定洪鈞為一甲第一名。

按慣例,洪鈞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翰林院掌制誥諸、修史、著作、圖書諸事。修撰是個史官,掌修國史,俗稱"太史"。狀元例授修撰,故狀元又稱"殿撰"。洪鈞在翰林院呆了二年,於同治九年提督湖北學政,簡稱"學政",成了湖北省的最高學官。學政的任期向來是三年,同治十三年,洪鈞任職期滿回京。

這年十二月初五,年僅19歲的同治帝一命嗚呼。當天,年方4歲的載湉繼立為帝,年號"光緒"。慈禧太后依舊垂簾聽政。

光緒元年

(1875),洪鈞補行散館,充任順天鄉試同考官。二年,出為陝西鄉試正考官。三年,參加《穆宗毅皇帝實錄》的編纂。五年,書編了大半,調任功臣館纂修。七月,出任山東鄉試正考官。十月,升任翰林院侍講學士。六年二月,轉為侍讀學士,提督江西學政。三月,升右春坊右庶子,六月,轉左庶子。春坊是東宮(太子宮)衙司,分為左、右。庶子是春坊的長官。不過,並無實權,僅備翰林官升轉。不久,再次出任翰林院傳講學士。七年,轉侍讀學士。到八年九月,任職期滿,請假回家省墓,朝廷給了他三個月的假。

假滿回京,於九年三月升任詹事府詹事,掌理東窗事務。過了四個月,即光緒九年七月,洪鈞升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這年八月,黃河在山東決口,朝臣紛紛上治河策略。有個叫游百川的大臣奉命去察看災情,回來上奏開通馬頰、徒駭兩河,分泄黃河水勢。洪鈞力言不可,說馬頰、徒駭兩河泥沙雜糅,引黃河水入有潰堤之憂。黃河,宜合不宜分,可寬寬地再築一道黃河大堤。他力薦潘駿文治河。潘駿文乃原江南河道總督潘錫恩之子,諳習河務,任山東按察使時犯法免官。朝中諸臣雖也知道潘駿文的才幹,但除了洪鈞外,沒有人敢薦舉他。潘駿文被起用,他上任後盡力治河,堵住了決口。

就在黃河決口的八月,法國迫使越南阮氏王朝簽訂《順化條約》,取得了對越南的"保護權",伺機侵華。面對法國的威脅,清廷內部意見不一。以左宗棠、曾紀澤為代表的主戰派力主援越抗法,而以奕訴、李鴻章為首的主和派力陳不可輕開戰端。法軍不斷挑釁,進攻駐防越南山西的清軍,於光緒十年三月把戰火燒到了中國邊陲。洪鈞站在主戰派一邊,上書條陳禦敵機宜,推舉雲貴總督岑毓英指揮中越邊界的抗法戰事。

七月,法國海軍中將孤拔率艦侵入福建閩江口。八月,法軍進攻馬尾軍港,對中國開戰。洪鈞的密友、福建會辦大臣張佩綸失職,他薦舉的岑毓英也接連失利。

一些人攻擊洪鈞薦人不當。洪鈞上疏,說老母在堂,請開缺終養,朝廷詔準。

洪鈞回到了吳縣城內北張家巷的故居。

次年,老母病亡,洪鈞在家服喪。

在家服喪期間,洪鈞結識了一名妓--傅彩雲。

傅氏原姓趙,里籍徽州(州治今安徽歙縣)。到祖父趙多明時,家境尚可。趙多明在吳縣與人開店。太平軍東進,在徽州的趙家人四散逃命,年方12歲的八哥一人逃到吳縣找父親趙多明。從此,趙家便在吳縣落了腳。八哥娶吳縣潘家的女兒為妻。

同治十一年

(1872),潘氏生了個女嬰,取名彩雲(關於傅彩雲的生年有不同的說法,此據她的自述)。彩雲越長越漂亮,喜歡打扮,愛交際。13歲那年上,便開始去"花船"(一種妓船)上情灑。怕有辱家門,便用"傅"為姓。上"花船"不久,便結識了在家服喪的洪鈞。

洪鈞在家閒著沒事,便與三、二個朋友玩牌。他們打牌時,洪鈞常把彩雲叫去作陪。朋友們見洪鈞鍾愛彩雲,便勸他納了她。洪鈞已有一妻一妾,妻是江寧(今江蘇南京)人,姓王;妾乃同治十三年狀元、元和(今江蘇蘇州)人陸潤庠之女。彩雲來了,是二姨太。她祖母嫌是個偏房,執意不肯,洪鈞再三托人去說合,趙家提了若干條件,洪鈞一概應允。趙家也就同意了。

翌年正月十四,洪鈞把彩雲娶了過去。他給彩雲起了個新名:夢鸞。

這年,夢鸞年方14,洪鈞年正50歲。

年齡的懸殊且不必說,服喪期間納妾是違背封建禮教的,幸好當時無人干預此事。

光緒十二年

(1886),洪鈞服滿進京,重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次年,奉命出使俄、法、荷、奧四國。

洪鈞攜夢鸞,還有一批隨員、僕人從北京乘船到天津,走海路到上海,下榻於天后宮。過了仲秋節,由水路赴歐,十一月抵達柏林,下榻於中國使館。那是一座三層樓的建築,原是一個公爵的別墅,中國租了下來,作為使館。

洪鈞身兼四國出使大臣,往返於四國,來去匆匆。抵德不久,赴聖彼得堡,參謁沙皇。年冬,自俄還德,處理積牘。十四年正月十七赴奧地利,參拜奧皇,呈遞國書,遍訪奧各部大臣,各國駐奧使節。事還未完,德皇去世,馳回柏林弔唁。禮畢,準備出使荷蘭,忽聞朝鮮遣使來歐,很可能去了俄國。朝鮮是中國的鄰邦,俄國始終想把朝鮮劃入他的勢力範圍。若俄國的陰謀得呈,對中國極為不利。故洪鈞決定暫緩赴荷,改去俄國,注視著俄、朝雙方談判的動向。當他看到俄朝兩國簽訂朝鮮"歸俄保護"的明文時,便電告清廷,說沙俄願守太平,朝鮮現在無虞。放鬆了對朝鮮問題的警惕。

置身列強之間,洪鈞真切地感受到列強之間也存在尖銳的矛盾。他上書朝廷,說德國正在擴軍備戰,矛頭指向俄國;俄國聯合法國對付德國;德國聯絡義大利對抗法國,利用奧地利牽制俄國。他分析說,俄德一旦開戰,俄勝十居四,德勝十居六。作為中國,應作局外觀,利用列強間的矛盾,致力於自強。

中俄毗鄰,沙俄對中國的侵略日益加劇,洪鈞十分注重中俄關係。他警告朝廷,俄國正在籌建西伯利亞鐵路,計畫10年內完工。一旦完成,對中國的威脅將極為嚴重。俄國肆意侵吞中國領土,中俄邊界爭端持久不下。洪鈞從俄國購得一份《中俄界圖》,呈給朝廷參考。

象多數封建士大夫一樣,洪鈞看不慣西方文化。他討厭西服,連鞋襪也須是中式的才肯穿。他帶了兩名中國廚師,烹製中國飯菜。有些西方人想給他照張像留念,他執意不肯。他還強迫屬員為夢鸞站班,誰不樂意就把他趕走。

不過,他也並非一概拒絕西方文化。西方的電報用3碼,中國是4碼,多有不便。洪鈞創以乾支代"·"、"十"、"百"字,也成3碼電,歲省巨萬。

夢鸞在柏林生了個女孩,取名"德官"。

洪鈞還購買了些划水車、小火輪獻給慈禧。慈禧把它們放置在頤和園裡。

光緒十七年

洪鈞任職期滿,回到北京。

回京後,洪鈞升為兵部左侍郎,入值負責外交事務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他剛上任,便碰上了帕米爾問題。

帕米爾是中國西北疆域的一個組成部分,英、俄都在覬覦這塊戰略要地。光緒十年,中俄簽訂了《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確定了兩國在帕米爾地區的邊界走向,帕米爾西北部被劃入俄國版圖,烏孜別里山口以南有一塊中間地帶。為了加強國防,清廷於光緒十八年在帕米爾增兵設卡。但俄國卻對中國的正當行動橫加指責。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官員在俄國的壓力下,主張妥協。洪鈞也持這種論調,在奏摺中聲稱增兵設卡是錯誤的。

同年夏,俄國公然違背《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入侵帕米爾,強占了薩雷勒嶺以西20000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清廷不得不採取強硬方針。洪鈞的態度也有了一些轉變,但他反對用兵,力主通過外交途徑和平解決。但交涉毫無結果。

北京城內,一些官員上書彈劾洪鈞辦事軟弱,還說他獻給朝廷的《中俄界圖》的帕米爾部分有誤,有利於俄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答覆說,洪鈞獻此圖僅是為了參考,不是以此圖來確定中俄邊界。但對洪鈞的指責並未平息。

洪鈞憂鬱成疾,一病不起,於光緒十九年八月病逝。享年54歲。

洪鈞死後,夢鸞扶柩南歸。到吳縣接官亭,夢鸞將靈樞和女兒德官交給洪家人,隻身回了娘家。

不久,洪鈞的兒子洪洛也病死了。

次年正月里,夢鸞生了一個遺腹子,活了大約11個月也夭折了。

夢鸞已脫離了洪家,重操妓女行當,以曹夢蘭、賽金花等名在京、津、滬諸地活動,名聲很響。同代人曾樸以洪鈞、彩云為主線,寫了清末四大譴責小說之一的《孽海花》。

民國二十五年

(1936)十月二十一日,賽金花病死於北京居仁里16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