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洪莊行政村位於菏澤志二十五華里處,轄洪莊、程莊兩個自然村,全村共2300人,耕地 2000餘畝。2007年以來,洪莊在新一屆村委會領導下,全村新建了200多座沼氣池,改廁300餘座,改灶200多台,改水也已完成。
洪莊村
洪莊村位於菏澤市東北二十五里,全村有2000餘人,470餘戶,耕地面積1964畝,村中南北大街3條,東西大街6條,硬化路面2.8公里,有6個村民小組。
村莊簡史
本村原名許程莊,至康熙年間由今牡丹區牡丹辦事處洪彎村洪氏伯辰遷居此地,至光緒年間,洪氏人丁興旺,治家有道,訓後有方,和睦鄉鄰,無不周全,因此鄉鄰感德而立名為“洪莊”。
洪莊原由洪、李、劉、王、趙姓組成,其別四姓是投親而居,至1978年前全都遷回本村,今洪莊村就洪氏一姓。
本村特色
洪莊自遷居以來,全村以務農為生,並具有一種特殊草編手工藝,祖輩相傳,如編席,簍,席墊,葦耙,至今還不斷編制。
民間傳說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洪莊村民走向抗戰前例,出現了不少先進人士,全村有38名黨員,其中洪常恩,1937年在東北錦州副團加入中國共產黨,回家後又組織洪常敬,李趙名,洪常英,洪興魯,洪常溫等多名加入中國共產黨,又組織周邊15個村莊,80多人有32支步槍,組成槍班與敵展開了游擊戰,被獨立營封為父子三桿槍,出自洪莊村。1944年洪興魯19歲,在槍班班長洪長恩的帶領下,獨自1人把“打倒日本,打倒漢奸”抗戰標語,貼在石口炮樓周圍、什集看戲台上等。1946年秋洪常恩等幾個在關廟李國軍住處,搶到七棵步槍,巧妙的送到後方。1947年春,洪常恩在堂莊召開會議,準備偷襲什集南頭,第二天早上,田永鳳在大霧的掩護下,獨自1人,打倒站崗的敵軍,奪走機槍,此事至今被傳為佳話。當時洪莊的抗戰事業紅紅火火,可由於王中禮的判變,國軍對洪莊大肆清剿,使黨內工作受到了很大損失。在邢新重帶領還鄉團清剿中,抓到洪常恩三弟洪常英,把洪常英捆在洪常生門上,嚴刑烤打,可洪常英沒有說出一名槍班人員。在吃飯時,有一名還鄉團士兵手持槍枝看守時,洪常英趁士兵不注意,巧妙的用圍巾把士兵勒死,搶走槍枝,跳到洪常記家中地道里,沒有被抓到,象這樣的先進事舉不勝舉。洪莊槍班,在洪常恩的帶領下。同杜守正,趙可宗一起抗戰,同國軍高尚舉取得聯繫,使高尚舉為地下工作,為黨做出一定的成績。
自然資源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31畝,人均耕地0.67畝,主要種植小麥、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47.0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3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3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有44戶飲用井水,有4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44戶通電,有3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6.36%和86.3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6戶(分別占總數的63.64%和36.36%);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11輛。
全村建有小水窖44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0畝,有效灌溉率為38.1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6 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1.1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02萬元,占總收入的42.82%;畜牧業收入49.41萬元,占總收入的54.2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0頭,肉牛15頭,雞350隻);林業收入0.74萬元,占總收入的0.81%;第二、三產業收入1.34萬元,占總收入的1.47%;其他收入0.61萬元,占總收入的0.67%。農民人均純收入3236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6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種植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往縣內。2007年畜牧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9.4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4.23%,該村發展畜牧業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44戶,全村人口195人,其中男性99人,女性96人。其中農業人口193人,勞動力10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10人,白族1人,漢族184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7人,五保戶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2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回龍山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碧溪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5人,其中小學生28人,中學生1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1人,女黨員6人,團員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