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林村[湖北洪湖市下轄村]

洪林村[湖北洪湖市下轄村]

洪林村地處洪湖市區東北,現有256戶,1281人,農工商企業19家,分屬紡織、建築建材、醫藥等八大行業,其中紡織為龍頭支柱。全村現有資產5.5億元,其中自有資產積累戶均176萬元,人均35萬元。1982年以來,該村先後被評為全省文明單位、紅旗單位、最佳文明單位、全國村鎮建設文明村莊、全國創建文明村鎮示範點、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美德在農家”活動示範點、全國文明村鎮等。 2017年12月,洪林村獲2017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榮譽。

基本信息

簡介

洪林村地處洪湖市區東北,現有256戶,1281人,農工商企業19家,分屬紡織、建築建材、醫藥等八大行業,其中紡織為龍頭支柱。全村現有資產5.5億元,其中自有資產積累戶均176萬元,人均35萬元 。

位於洪湖岸邊的洪林村,有氣度不凡的花園廣場、寬闊整齊的精紡廠房、300多棟複式小洋樓整齊聳立,構成了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令人難以想像這裡曾是“吃糧靠救濟,茅草當瓦蓋”的窮村。截至2002年底,洪林村固定資產達到2.8億元,戶均積累53萬元,成為荊州市當之無愧的“首富村”。談到洪林村的變化,村民們感慨地說,沒有葉昌保書記,就不會有洪林村的今天。2008年4月9日,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在洪林村黨委書記葉昌保陪同下視察洪林中外合資企業──洪湖興業棉紡織有限公司。

村官

葉昌保自1970年擔任洪湖市洪林村黨組織書記以來,始終堅定地帶領全村乾群走“壯大集體經濟,共同上升、共同富裕”的發展之路,使洪林村現已發展成擁有農工商企業19家 ,資產總額3.2億元,其中自有資產積累戶均81.2萬元、人均21.5萬元的文明村、富裕村。村民享有學前及九年義務教育免費、醫療免費、水電半價、社會統籌養老保險、子女升學獎勵等十多項福利。2005年,全村實現利稅2200多萬元,其中,上繳國家稅金500多萬元,村民人均分配不含福利控制在7200元。

剛從北京趕回洪林村的葉昌保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填飽飢腸轆轆的肚子,而是趕到辦公室收看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幾十年的習慣,改不掉了。”葉昌保充滿歉意地對記者一笑。其實,了解他的人說,老葉不僅是新聞聯播必看,每天報紙上的重要新聞和中央、省、市出台的重大政策方針,他幾乎也是一字不漏。他視力很差,就請同事一字一句地念給他聽。這些年,葉昌保擔任了多項社會職務,每次出外開會或出差,他總是想方設法地請別人多介紹一些新事物、新情況,有機會還要去考察一番。在洪林村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中,葉昌保得到的最多評價就是“思想新,有超前意識”。這大概和他的這些“習慣”有密切的關係。

“肩挑小販窮叮噹,有女不嫁洪林郎”。出生於洪林村一個貧困農民家庭的葉昌保,從小就對貧困滋味有著深切的感受。1970年,從當上村支書的第一天起,他就發誓:無論如何,都要把民眾帶出貧困的泥潭。 糧食產量太低,村民們終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卻難以填飽肚子。怎么辦?葉昌保一橫心,冒著風險把縣種子站兩個戴著“臭老九”帽子的農業專家當“活菩薩”請進了村里。在專家的指導下大搞“三圃生產”、科學種田,洪林人迅速摘掉了扣在頭上20多年的“三靠”帽子。上世紀80年代初,全國各地掀起分田到戶熱潮。葉昌保沒有照搬外地經驗,而是從洪林村情出發,實行了“統為主、分為輔,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模式,引領村民乾起了工副業:一隊養一棚鴨、一隊織一張網搞捕撈,以大隊為單位辦草帽廠、皮蛋廠、油廠等小型作坊……洪林人的日子開始越過越有滋味了。

辦廠

原洪湖縣輕紡局到洪林征地興建棉紡廠。100個招工指標和可觀的土地出讓金令村民們高興不已。此時的葉昌保卻另有一番想法:分光花盡,洪林的子孫怎么辦?進城做工人,留下來的鄉親又怎么辦?黨支部會上,他大膽提出了“土地不要高價,不要招工指標,以市棉紡廠投產為契機,借雞下蛋,自辦一個小型棉織廠”的構想。後來這個擁有百台織機、年產值達200萬元的洪林棉織廠,就成了洪林村的“母雞企業”。通過“雞生蛋”、“蛋孵雞”,10年間,洪林村先後辦起了棉紡廠、服裝廠等10多家企業,集體經濟迅猛發展。村民們說:“我們雖然棄下了‘鐵飯碗’,可換來的卻是‘金飯碗’啊!” 1992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和國企改革步伐明顯加快,洪林村的大部分企業經營逐漸艱難起來。有人提出“該收手時且收手”的主張。葉昌保和村支部一班人冷靜分析了形勢後,毅然奏響了新一輪經濟大發展的交響曲。伴著湖北大華製藥公司、洪鋼達彩色鋼板製品公司、洪林飼料廠等技術密集型企業雨後春筍般地崛起,洪林以“土”字號為主體的企業脫胎換骨,“三高”企業成了全村經濟發展的核心;投資600萬元,長1500米、寬30米的洪林大道及占地4000平方米的洪林市場的建立,使洪林村的建築建材業和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呈現出良好勢頭。 憑著對形勢的準確把握,葉昌保率領洪林人開拓創新,大膽進取,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奇蹟。2002年9月,葉昌保代表洪林村做出決定,採取先租後買的方式出資1900萬元一舉兼併了擁有1200多名職工、紡織規模4萬錠的洪湖市棉紡總廠紡部工場。這家包袱沉重、資不抵債的國有企業經過葉昌保一班人的“伺弄”,在人員不變的情況下,僅用18個月時間就創造利稅2320萬元,為職工支付工資和保險費1467萬元,一舉完成了“蛇吞象”的壯舉。

上世紀70年代,葉昌保發動貧困鄉親,手挽手並肩走,靠科學種田解決了全村人的溫飽問題;上世紀80年代,他堅持集體經濟不解體,穩農興工,帶領鄉親放開手大步走,全村經濟由農業型轉為工業轉。洪林村呈現出“農業發展工業化、村鎮建設城市化、農民身份工人化”的新畫卷;進入上世紀90年代和新世紀,他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帶領鄉親甩開膀子跑步走,通過積極參予國企改制,以“一年租、二年買、三年大重組、四年大擴建、五年大發展”的穩健步驟,於2001年租賃經營擁有4萬紗錠、1200多名職工的原洪湖市最大國有企業市棉紡織總廠後,2002年將其整體收購,2003年將其與洪林棉紡廠重組合併,2004年投資1600多萬元擴增紗錠,2005年大抓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到目前紡織紗錠擴增至9萬錠,月產棉紗提高到1500噸,月銷售收入增長到3000萬元。

2006年三季度完成3萬錠技術改造,紡織紗錠將擴增至12萬錠,月產棉紗將提高到2500噸,年銷售收入將達到5億元。紡織支柱和龍頭的全面形成,使洪林集體經濟繼續保持健康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

福利

隨著集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壯大,葉昌保又開始張羅著怎樣提高洪林村村民的生活水平。2000年村集體未為村民辦理社會統籌 ,村民退休金是月均150元。而2000年,村集體一次性投資300萬元以“應保盡保”為原則,為全村村民辦理社會統籌養老保險後,村民退休金即社會統籌養老保險金月均可達450元左右;二是子女升學獎勵。2002年前,村民子女考取大學本科的一次性獎勵1200元,考取大學專科的一次性獎勵1000元。而2002年後,考取國家重點一本院校的,一次性獎勵10000元,考取非國家重點一本院校的,一次性獎勵3000元。考取二本的,一次性獎勵2000元。2003年後,村集體每年除去村民正常的工資分配外,還以戶為單位,結合各戶勞動力人數,實行利潤分紅,戶均1500元。

除為村民建立常年系統化的福利待遇外,還為村民辦理特殊情況下的“特別福利”,如2005年,洪林村實施“光明工程”,將全村經普查後的11名白內障患者送往省殘聯康復中心,為他們免費摘除了白內障;一次性投資28萬元對全村原有線電視網進行整改,將模擬信號提升為數位訊號,繼續讓村民免費收看信號質量更高、畫面質量更清晰、頻道更多更精彩的閉路電視。如今,洪林村村民是“吃講營養、穿講時尚、住講現代、玩講品味”。

改善村民生產生活環境

洪林村在為村民建立福利保障體系的同時,還不斷改善提高村民生產生活環境。1985年全村樓房化後,村里就建立了一個占地近10畝的花草林木苗圃基地,組建了一支園林隊伍,購置了一台專用灑水車,不斷淨化、美化、綠化全村硬環境。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近年來,洪林村更是加大投入,先後投資68萬元,將村民生活用電增容,供水主管擴增至200毫米,確保村民用電用水充足供應;投資1000多萬元,建起了洪林文化宮、洪林大道和洪林度假村,並對州陵大道洪林段和洪林大道綠化美化、噴繪裝飾,架設風格各異的路燈……從而使村容村貌不斷特色化、時代化。2005年,洪林村還從關心村民身心健康的長遠利益出發,徹底關停了可年創利潤50萬元,但對環境有輕微污染的洪林化工廠;投資100多萬元,完成了全村大街小巷的全面水泥化,真正做到了村民“房前屋後一個樣,水泥道路戶戶通”。

“雙帶”

葉昌保自1987年率先在洪湖市開展以“互聯幫帶”為主要內容的“雙帶”活動以來,經過近10多年的努力,該村已與洪湖市108個村支部建立了互聯幫帶關係,形成了規模宏大的百村網際網路,從最初的“幫錢幫物”,到上世紀90年代轉變為“既幫錢幫物,又扶人幫智”,從而使“共升共富”之路越走越寬廣。在此期間,洪林村先後為幫帶互聯村拆資270多萬元,代培各類技術管理人員180多人,捐資30萬元幫貧困村建校1所。並幫助其中34個村脫貧致富,12個村跨入省地市先進行列。

“既要用金錢裝滿洪林人的口袋,更要用‘金不換’的思想武裝洪林人的頭腦”,36年來,葉昌保總是這樣理解和實踐著“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該村現已形成了以村黨組織為核心,青、婦、兵等群團組織為紐帶的思想政治工作網路體系,村黨委每年將全村總收入的10%用於發展科、教、文、衛等社會福利事業,開闢了有線廣播、閉路電視、村史展覽室等多媒體宣傳教育陣地,建立了黨員電教中心、老年活動中心、洪林文化宮等為主體的文化娛樂陣地,組建了婦女威風鑼鼓隊、青年管樂隊等10支基本文藝隊伍。通過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各項主題學習教育活動和村容廠貌美化亮化活動,從而使村安人和的局面不斷鞏固和提升。

1970年前,洪林村是原洪湖縣有名的“吃糧靠返銷、種田靠貸款、生活靠救濟”的“三靠”窮村,進入新世紀,洪林村提出了“集體經濟為主、混合經濟為輔”的思路,繼續堅定地走“共同上升、共同富裕”的發展之路。通過依靠強大的集體經濟,大搞內引外聯,積極參與國企改制,而使全村經濟繼續保持健康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在他的示範下,全體班子成員不比民眾多拿一份工資,不比民眾多領一份獎金,他們始終以黨員議事會、職工代表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推行民主管理,從而使洪林村形成了乾群互信互動、各項工作穩步向前的良好局面。洪林村村安民富,葉昌保功不可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