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坑橋

洪坑橋

清代嘉慶丁丑(1757)年建起石拱橋,村名叫“溶坑橋”,也有稱“洪坑橋”,因此村名以橋得名。 【洪坑橋】清代嘉慶丁丑(1757)年建起石拱橋,村名叫“溶坑橋”,也有稱“洪坑橋”,因此村名以橋得名。 洪坑橋頭的溶溪廟屬現今的洪坑橋、溶溪、新屋畈三個自然村共有。

清代嘉慶丁丑(1757)年建起石拱橋,村名叫“溶坑橋”,也有稱“洪坑橋”,因此村名以橋得名。還
洪坑橋洪坑橋
有一種有關洪坑橋村名來歷的說法,老百姓叫洪坑橋這條小溪為坑,坑底地殼顏色為紅(赤)色,在此架起橋,橋名就叫“紅坑橋”,因此與洪同音,後用“洪坑橋”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洪坑橋頭的溶溪廟屬現今的洪坑橋、溶溪、新屋畈三個自然村共有。

洪坑橋

【洪坑橋】清代嘉慶丁丑(1757)年建起石拱橋,村名叫“溶坑橋”,也有稱“洪坑橋”,因此村名以橋得名。還有一種有關洪坑橋村名來歷的說法,老百姓叫洪坑橋這條小溪為坑,坑底地殼顏色為紅(赤)色,在此架起

塘岸塘岸
橋,橋名就叫“紅坑橋”,因此與洪同音,後用“洪坑橋”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洪坑橋頭的溶溪廟屬現今的洪坑橋、溶溪、新屋畈三個自然村共有。
在清末和民國時期,洪坑橋商貿繁榮,有16家店鋪,還有集市市場,永康、仙居的客商都前來此地進行商品交易。因此,在本省範圍內,洪坑橋這個名有一定的知名度,解放前的地圖上能找到洪坑橋,而找不到舒洪和大源。
洪坑橋自然村姓氏以徐姓最早,大約14世紀初,徐器從古路遷居此地,後來又有從洪坑橋移居仙居和前溪等地。洪坑橋還有丁姓、胡姓、陳姓、潛姓、章姓、周姓、李姓、趙姓等10多個氏族。交通便捷,1959年就通汽車,
徐氏宗祠----東海家廟徐氏宗祠----東海家廟
1993年公路拓寬減坡,麗水至台州省道貫穿本村。
該村有2個村民小組,300人。耕地80畝,以種植水稻為主。山林410畝。半數勞動力是務工經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