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漁歌

它和其它民歌一樣,也是洞庭漁民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有情歌,絕大部分反映洞庭漁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刻劃了漁民真摯樸素的愛情和高尚純潔的情操。 如《手撒魚網口唱歌》、《洞庭四季歌》、《洞庭湖上搭歌台》等,形象地表現了漁民歡快的勞動生活情緒。

詳細介紹
所屬地區: 湖南 · 岳陽 文化遺產名稱:洞庭漁歌遺產編號:Ⅱ-7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湖南省岳陽市
遺產級別: 省

洞庭漁歌

被漁民稱為丫口腔的漁歌(即張口就唱,漁民可以自由發揮,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感情),形成了洞庭湖區獨特的漁歌風味。早在宋代范仲淹《岳陽樓記》就有“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的記載。它和其它民歌一樣,也是洞庭漁民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由於政治、經濟狀況、歷史文化、民族習慣、語言特徵等各種因素的不同,構成了不同的特點,漁歌詞往往是漁民見景生情,即興抒懷,隨口編唱。常用比興手法,藝術形象比較集中、單一,表現的內容比較直接樸實,但也有多段體的分節歌式的敘事詩。有情歌,絕大部分反映洞庭漁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刻劃了漁民真摯樸素的愛情和高尚純潔的情操。其中,有兒歌,內容詼諧有趣,富有知識性和娛樂性。分為耍歌、盤歌和罵歌。有勞動歌曲,是漁民在行船時,為了消除疲勞,調節情緒而演唱的歌曲,內容以即興抒懷和傳授知識為主。
其曲調主要源於洞庭漁民中廣泛流傳的地方小調,這是在漁歌、湖歌、燈調的相互影響、摻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小調,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如《手撒魚網口唱歌》、《洞庭四季歌》、《洞庭湖上搭歌台》等,形象地表現了漁民歡快的勞動生活情緒。燈調也是民間歌舞中的一種,再加上打擊樂器伴奏,並化妝表演的一種小調。在洞庭漁民中廣泛流傳的有地花鼓、采蓮船、魚蝦燈等。如《迎客歌》,出自燈調《武花鼓調》,曲調熱烈歡快,由男女青年手拿花扇和手巾載歌載舞,表達了洞庭漁民真摯的感情和熱情好客的風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