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水橋

穿過觀樓,一條東西橫貫孔林的小河映入眼帘,這就是人們熟知的洙水河。洙水是周代為排洪護城而興修的人工小河。但它流經孔子墓前,傳與聖脈攸關,故稱譽它是“靈源無窮,宜與天地共長久”的聖水,並將其與泗水並稱“洙泗”,作為孔子思想發祥地的代稱。

洙水橋上建有三座橋,左右皆為平橋,唯中間一橋為單孔石拱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洙水橋。橋寬6.6米,長25.24米,橋面呈拱形,遮住了人們北望視線,以示孔子墓深藏於內。此橋始建年代不詳,金代五十一代孫、衍聖公孔元措編《孔氏祖庭廣記》的孔林圖中已有此橋記載,說明洙水橋建於金代以前或者金代。明弘治七年(1494年),六十一代孫、衍聖公孔弘泰增設橋石欄桿,並於左右兩側添建兩座小橋,均有石欄桿,因橋為平型,習慣稱之為“東平橋”、“西平橋”。橋的東西兩側立有記載修浚洙水的石碑數幢。引洙水橋的南側、孔子墓軸線的最南端,有一座精緻的石坊,這就是“洙水橋”坊。此坊四柱三間,石質,四柱均為沖天八楞式,柱頂各有圓雕石獸,獨角披麟,仰天蹲座。明間額坊雕刻“洙水橋”三個正書大字,二次間均淺刻二龍戲珠,造型簡樸莊重。此坊於明嘉靖二年(1523年),山東巡撫陳鳳梧建立。正面刻有“大清雍正十年重修”字,是把原年款除掉後刻上的,有明顯的痕跡。西次間的石額枋和屋脊並石獸邊柱於1951年修復時已更換。“洙水橋”三字沒有落款,據說為嚴嵩所書,並無史據,只是根據其年代相近而進行的一種推測。當時,嚴嵩孫女嫁給六十四代孫、衍聖公孔尚賢為一品夫人,曾在孔林為六十一代孫、衍聖公孔弘泰題寫了墓碑。但建坊之時的嘉靖二年,史籍中記載此時嚴嵩任南京翰林院侍讀,地位並不顯赫。所以,“洙水橋”是否為嚴嵩書寫,還待考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