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洗象池](/img/8/15c/nBnauM3X3ITNxEzN3ADNzADMxUTM4kDM0IDMxADMwAzMxAzLwQ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地理位置
洗象池位於四川省西南邊緣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北距成都120公里,東距樂山38公里。原名初喜亭,意為遊人到此,以為快到頂了,心裡歡喜。特產:竹葉青茶葉、峨眉山靈猴、雪蘑芋、竹筍等。
建築特色
![洗象池](/img/f/535/nBnauM3X4MTO3YjN5ADNzADMxUTM4kDM0IDMxADMwAzMxAzLwQ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雷洞坪至洗象池之間的猴群常結隊出沒,老猴居前,態度不卑不亢,遊客行經此路段時最好先備好食物和竹杖(兩手準備),即可取得通行資格。洗象池地熱獨特,古寺一面依山,三面下臨深谷,雲層常在保間浮動。此地海拔2070米,是絕佳的賞月勝地。寺名得自於佛門的傳說,相傳普賢菩薩曾經在這裡的水池中汲水洗浴所乘的象。遊客可將這裡作為上下金頂的老一個食宿點,洗象池客房數量較多。如果正適農曆的月中,遊客不妨專程到此小住,欣賞天清氣爽、月色如玉的絕美夜景。
氣候特點
峨眉山海拔3099米,相對高度達2500米以上(山下的峨眉山市海拔僅420米),垂直高差大,氣溫常較山下低10℃左右,故登山者需早作禦寒準備(金頂也有棉衣可供租用)。
主要景點
鑽天坡
登上1800多級陡峭如壁的鑽天坡,就是象鼻岩下的金剛嘴上。此處海拔2070米。這坡又高又散,“拂衣白雲散,仰面青霄逼”。鑽天坡這個命名太恰當不過了。坡上有寺名“天花禪院”,公元1600年開建。寺側有一天然水池,傳說當年普賢大士騎象登山曾在池中汲水洗象,所以名叫洗象池。在這高岡之上,地下水源枯竭的地方,有此清泉一泓,確是難得。池的地理位置也十分奇妙,月明之夜,月光映入池中,西落東升,均能得見。“象池夜月”,確確實實有著許多不同凡俗之處。
洗象池
洗象池,明僅為一亭,稱初喜亭,後改建為庵,名初喜庵。清康熙(公元1699年)建寺。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月正和尚擴建,因寺前有一小池,傳為普賢菩薩每逢此過,必先浴象,故改名洗象池,又稱天花禪院。鹹豐、同治年間建觀音殿、彌勒殿、大雄殿。民國33年(1944年)遍祥和尚重建大雄殿。1953年培修,1984年再次維修,並在觀音殿後新建映月樓,又增建客寮。現為峨眉山全國重點寺廟之一。上行五里,曾有大乘寺,傳為西域阿婆多羅尊者,晉時入蜀禮峨眉山時開建,名化城寺,因以木皮蓋殿,又名木皮殿。再上行曾有明代創建的白雲寺(又名白雲殿、雲壇殿)。
弓背山
這兒前有橫亘百里的弓背山,後有高出雲表的“峨眉山峰”千佛頂、金頂、萬佛頂,下有華嚴頂和九老峰,四山環合,儼如綿延萬里的長城。月明之夜,有著“山圍玉城月如霜”的直感。往往使人聯想到遼海的邊月,守邊疆的親人。在如霜的寒意中,又散發出縷縷的溫馨。依依戀戀,縈思遐遠,不願離去。
這兒的月色,披戴著枝幹挺拓矯健的冷杉林叢,和掛在西湖柳梢上的月亮,大不一樣。月本屬陰,在這兒卻展示出兒分陽剛之美。能使你舉起杯來,吟唱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豪情。
藍天的明月,在這兒竟浸在杯泉似的象池之中,最能惹起人們哼唱出;“天上一個月亮,水裡一亮:天上的月亮在水裡,水裡的月亮在天上……”思戀家鄉親太的曲兒,正是譚鍾岳先生詩中的“月明池靜寄幽思”。
猿嘯月明
這兒常有猴群出沒,也有上千年的歷史。它們已經和人混得夠熟了。見人不驚,與人不驚,與人相親,儇依在人們的身旁,共賞“象池夜月”,不時高興地發出噓唏之聲。“猿嘯月明”,成了象池一絕。
如果遇上如眉的新月,如鉤的殘月,月光雖然暗淡,正好又是一番景況。從石筍峰下隨著氣流魚貫而出徐徐升起的“聖燈”,星星點點,閃閃爍爍,百點、千點、萬點……灑滿了洗象池周圍的山山嶺嶺,天上的星光和地上的燈光聯成一片,使人感到“此身是在天上還是在人間?”
岩谷靈光
洗象池下邊有一天然洞穴,傳說三國時曾醉戲曹操的左慈隱居在這裡,每當月明之夜揮舞著寶劍長嘯抒懷。他將象池夜月稱為精靈之光,還用寶劍在洞口深深地刻上了“岩谷靈光”四字,至今清晰可見。
池月共賞,卻又各抒其情。明代詩人顧炎武婉婉約約地吟唱出:“洗象池邊秋夜半,常留明月照寒林”。清代詩人黃雲鵠卻在詩中寫道:“木羊岩上餐霞久,香象池邊洗月來”。篤信佛法的詩人梁叔子,在詩中又是這么寫的:“片石孤雲突窺色相,象池皓月映禪心“。
總的說來,“象池夜”月有著豐富的文化含量,這和青城山月,西昌月,秦準月,西湖月,洞庭月,月落烏啼滿天的蘇州月,氣吞亂雲的長城月……都是各領風騷的。
第一殿為彌勒殿,殿內供奉彌勒佛像高2米,殿後為金身護法韋馱菩薩像。殿兩旁為客堂,內有民國時期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贈送的楠木椅12把,椅背上題字“提倡佛教,改善人心,精誠團結,實現和平”。
第二殿是大雄寶殿,殿額系1983年遍能大和尚書。殿內供奉普賢菩薩騎象金身,兩旁為脫紗十八羅漢。殿後供奉西方三聖,金身站立蓮台之上,高約3米。
第三殿為觀音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兩壁懸掛20幅觀世音菩薩像,每幅高1.2米,寬0.8米。
洗象池的寺藏文物比較豐富,藏經樓上供有一瓷製觀世音菩薩像,帶座高約尺余,製作精良。同時,還有其它珍貴文物。
寺周冷杉枝繁葉茂。至寺前石砌半圓形月台,可看猴於附近嬉戲打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