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縣水土保持站

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昔日荒涼裸露的不毛之地,如今變得山清水秀,樹木蔥鬱,形成了集水保治理,技術培訓,生態經濟為一體的的綜合性水保站。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促進了資源的開發利用,自1986年以來逐步建立了以種、養為主,立體開發的生態農業體系。 為了提高水保科技含量和資源開發利用的合理性、永續性,對適應第四紀紅壤侵蝕劣地的綜合治理,和開發利用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實驗,建立培訓基地,走科研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通過各地的交流,座談總結經驗,溝通信息,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拓展視野,更新知識。

泰和水保站建於1982年,地處文田開發區老虎山小流域,距縣城5公里,離井岡山火
車站3公里,105國道依旁而過。小流域面積6243畝,其中山地5155畝,老虎山水庫水面808畝,據1984年普查,水土流失面積2900畝,占山地面積56.2%,對此,我們遵守自然與經濟規律,對老虎山小流域進行了全面的規劃,綜合治理並以此為示範,促進全縣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展開。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昔日荒涼裸露的不毛之地,如今變得山清水秀,樹木蔥鬱,形成了集水保治理,技術培訓,生態經濟為一體的的綜合性水保站。
泰和嚴重的水土流失使第四紀的紅壤變得板、粘、酸、瘦,“天晴一塊銅,下雨一包膿,遠看黃濛濛,近看水土流”就是當時的寫照,使植物難以生存,動物無處棲身,故有紅色沙漠之稱,按照水保法規及防治並重的原則,採取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辦法,因地制宜,綜合治理。是植物覆蓋率由1984年的30%提高到現在的78%,入庫泥沙量減少了79%,昔日泥沙橫流的現象得到了根本治理。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促進了資源的開發利用,自1986年以來逐步建立了以種、養為主,立體開發的生態農業體系。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又增添一批新的經濟亮點。
為了提高水保科技含量和資源開發利用的合理性、永續性,對適應第四紀紅壤侵蝕劣地的綜合治理,和開發利用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實驗,建立培訓基地,走科研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通過各地的交流,座談總結經驗,溝通信息,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拓展視野,更新知識。“發展是硬道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們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在新的世紀裡,更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開發生態旅遊業,尋求新思路,開創新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