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萊羅

波萊羅

《波萊羅舞曲》是法國作曲家莫里斯·拉威爾最後的一部舞曲作品,是他舞蹈音樂方面的一部最優秀的作品,同時又是二十世紀法國交響音樂的一部傑作。本曲是拉威爾受著名舞蹈家伊達·魯賓斯坦委託而作。民間舞蹈風格的鏇律是這部作品的基礎。"波萊羅"原為西班牙舞曲名,通常以四三拍子、稍快的速度、以響板擊打節奏來配合。形式上,由主部、中間部和再現部構成。但拉威爾所作的這部舞曲,只是借用了"波萊羅"的標題,實際上是一首自由的舞曲。

基本信息

《波萊羅》的結構及配器

A 長笛1

波萊羅波萊羅

A1 單簧管1

B 大管1

B1 小單簧管1

A2 抒情雙簧管1

A3 長笛1、小號1

B2 次中音薩克斯1

B3 高音薩克斯1

A4 短笛2、圓號1、鋼片琴

A5 雙簧管1、抒情雙簧管1、英國管1、單簧管2

B4 長號1

B5 短笛1、長笛2、雙簧管1、英國管1、單簧管2、中音薩克斯

A6 短笛1、長笛2、雙簧管1、單簧管2、小提琴Ⅰ

A7 短笛1、長笛2、雙簧管2、單簧管2、中音薩克斯、各分四部的小提琴Ⅰ、Ⅱ

B6 短笛1、長笛1、雙簧管1、英國管1、小號1、各分兩部的小提琴Ⅰ、Ⅱ

B7 短笛1、長笛1、雙簧管1、英國管1、單簧管1、高音薩克斯、長號1、各分兩部的小提琴Ⅰ、Ⅱ、中提琴、大提琴

A8 短笛2、長笛2、雙簧管2、單簧管2、圓號4、小號4、高音薩克斯、中音薩克斯、分四部的小提琴Ⅰ

B8 短笛1、長笛2、小號4、高音薩克斯、中音薩克斯、分四部的小提琴Ⅰ

C 長笛2、短笛2、抒情雙簧管2、雙簧管2、單簧管2、大管1、英國管1、小號4、圓號4、長號4、高音薩克斯2,、中音薩克斯1、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特點

1、節奏自始至終完全相同(全曲大約共重複169次),節拍速度不變;

2、主題及答句同樣地反覆九次,既不展開也不 變奏;

3、全曲始終在C大調上,只是最後的兩小節才 轉調;

4、舞曲前半部分配有和聲,除了獨奏就是齊奏 ,後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

5、舞曲自始至終只有漸強的變化。

舞曲開始,由小鼓和中提琴、大提琴的撥弦來表現"波萊羅"的節奏(鈴鼓自始至終打著相同的節奏)。這種節奏持續四小節之後,從第五小節開始出現了第一主題,這個主題依次在長笛、單簧管等樂器上展開,音樂富有生氣,給人以明朗、安靜的感覺。樂曲的第二主題是第一主題的黯淡的答句,在第一主題重複兩次之後進入,這一部分也是由兩段組成,中間還使用了幾個變化音。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穿插重複進行,沒有展開和變奏,只是不斷地更換樂器,音樂的力度也逐漸加強。全曲中,這種反覆共進行了九次。音樂的結尾以轉調和樂隊的全奏達到高潮。

情節

在西班牙的一個小酒店裡,一個少女在翩翩起舞。開始時她只是緩緩跳動,舞姿優美而輕盈。隨著音樂的逐漸熱烈,舞蹈也越來越歡快奔放,迷住了在場的人們。他們開始隨著音樂打著節拍助興,並情不自禁地與少女一起歡舞,最後在狂歡的氣氛中結束。

拉威爾在該作品中採用了非常獨特的手法:全曲在一個固定的節奏背景上,由兩個主題及其不斷的交替反覆組成。節奏充滿活力,貫穿全曲始終。全曲始終在C大調上,只是最後的兩小節才開始轉調; 前半部分配有和聲,除了獨奏就是齊奏 ,後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而且自始至終只有漸強的變化。

樂曲開始由小鼓和中提琴、大提琴的撥弦來表現"波萊羅"的節奏(鈴鼓自始至終打著相同的節奏)。這種節奏持續四小節之後,從第五小節開始出現了第一主題,第一主題舒展明亮,具有濃郁的西班牙風格,該主題先由長笛在低音區輕輕奏出;期間經單簧管反覆之後,由大管奏出第二主題。樂曲的第二主題是第一主題的黯淡的答句,第二主題被作者稱為具有西班牙——阿拉伯風格。

兩個主題在調式色彩上形成鮮明的對照,連續反覆了八次,整個音樂在進行過程中,鏇律、節奏和速度始終保持不變。在第三次反覆時,加入了平行的大三和鏇,形成了平行聲部,仿佛兩個調甚至三個調同時存在,產生了多調式的色彩效果。在主題的不斷反覆中,力度從弱到強,不同樂器的套用和色彩不斷的變化,使得情緒越來越熱烈。臨近尾聲,鏇律突然轉為E大調,又迅速轉回C 大調,在不協和的音響和強烈的節奏中,以變格的方式結束了全曲。

該曲被公認為20世紀法國最有代表性的管弦樂作品之一。

法國印象派作曲家拉威爾 Maurice Ravel (法)的管弦樂名曲。它具有西班牙舞曲特點,但卻明顯加入了法國的元素。這首超過十五分鐘的曲子乍一聽顯得十分單調乏味,甚至曾有人稱它為“偏執狂的作品”。因為樂曲從鏇律、和聲到節奏、速度,始終保持不變。音樂的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在小鼓和鈴鼓的固定音型伴奏下,一問一答不厭其煩地重複進行,而且樂曲始終建立在C大調上,只是在結尾兩個小節才轉入E大調,但隨即又回到了C大調上。據說,另一位法國作曲家施密特首次聽到這首樂曲時,曾煩躁地大聲問道:“為什麼不轉調?”可見音樂有其單一的特性。音樂唯一的變化就是漸次增強的音樂及樂隊的規模,聽起來有一種自始如一的執著感覺,儘管這種執著近乎頑固,不過,這首樂曲所傳達出的不屈不撓的性格,一直深為廣大音樂愛好者所喜愛。

中芭版《波萊羅》

中芭版《波萊羅》2013年5月劇照中芭版《波萊羅》2013年5月劇照

中央芭蕾舞團2013年版《波萊羅》由中芭駐團編導費波根據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音樂而創作,編導者從音樂里感受到一種關於信念和生命之間的關係,正如各不相同的人卻又需要一個共同的信念,這個信念是一種對待生命的態度,有著源源不斷的能量,就像一束光始終存在並且最終引領我們向前。

編導費波認為,作品中每個人開始都只在自己世界裡徘徊而看不見更多的空間,當忘記了悲傷面對溫情的釋放時所有人都被自己感動,也在彼此的溫情里感受到了對生命的大徹大悟。把那些抱怨和無奈輕輕放下,整個人都會變得輕鬆,重新又有了奮鬥的意義,儘管這個奮鬥是為了離去,但離去後的重生也正如鳳凰涅槃一般向著更高處遠翔。

編導:費波;舞美設計:龔勛;燈光設計:鄧文、劉釗;首演:2013年5月9日,國家大劇院;表演者:朱妍、王琪、謝麗君等。

創作過程

1928年,西班牙芭蕾舞女演員伊達.魯賓斯坦約請拉威爾(1875-1937)為她寫一篇舞蹈音樂。最初,拉威爾不願為此創作新的作品,但答應把西班牙作曲家阿爾貝尼茲(1860-1909)的幾首鋼琴曲 改編為管弦樂曲。後來拉威爾知道阿爾貝尼茲作品的配器權屬於費爾南德斯阿爾博斯(1863-1939),他已為舞蹈女演員阿根蒂娜把阿爾貝尼茲的作品改編為一首舞蹈組曲,於是拉威爾不得不創作新的管弦樂曲。他心中醞釀著一個配器構思,要把這個作品寫成一首樂隊練習曲。全曲是一個巨大的 "漸強",在小鼓無休止的三拍子節奏背景上,由各種樂器演奏的兩個17小節的鏇律不斷反覆。 在以壓倒一切的力量奏出尾聲以前,音樂突然滑進了E大調(鏇律大調),造成了和單純的手法全不相稱 的獨特效果。拉威爾這個別出心裁的曲子,就是著名的《波萊羅》。

《波萊羅》由尼金斯卡編舞,1928年11月22日首演於巴黎。場景是在一家煙霧迷漫的西班牙旅館裡,魯賓什坦打扮成一個吉卜賽女郎,頭上插著梳子,圍著圍巾,站在台子上跳舞,觀眾圍著她喝彩。跳得愈來愈紅火的舞蹈,引起了圍觀者的愈來愈狂熱的情緒。最後,他們把她抓起來,高高地舉到自己的 頭上。《波萊羅》在巴黎演出後,引起了許多舞蹈演員和舞劇編導的注目。愛爾蘭舞蹈演員多林 (1904-)把它作為自己的獨舞保留節目,連續演出許多年;俄國舞蹈演員利法爾(1905-)演出的 《波萊羅》,雖仍作為西班牙主題來處理,卻避而不跳傳統的西班牙舞。因為具有固定不變的鏇律和節奏型的拉威爾此曲,和真正的波萊羅已很少共同之處。其舞台設計,布景是白的拱廊和血紅的天空,利法爾化妝成一個鬥牛士,剛從鬥牛場上勝利歸來,以滑稽的姿態逗引著一位傾慕他的婦女。他的敵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奪走了這個婦女,鬥牛士大失所望,昏昏沉沉跌倒在地,受了重傷。歡度節日的人群繼續他們的狂歡,好象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舞台上漸漸擠滿了人,樂隊最後的"漸強"伴隨著鬥牛士的死去。《波萊羅》舞曲也從此被世人所熟悉。

自我評價

拉威爾在自傳中曾寫道:"這是一首慢速度舞曲,它的鏇律、和聲與節奏始終如一,且用小鼓節奏接連不斷地給以強調。一個核心因素的多樣變化促成了管弦樂隊的漸強"。作為拉威爾的最後一首管弦樂作品,作者把它題獻給舞蹈家伊達魯賓坦,最初就是專為魯賓斯坦跳芭蕾伴舞用的,但不料它在初演後即傳啟遍大街小巷,為狂熱的人們奉為圭臬。"波萊羅舞曲"原為一種三拍子的西班牙舞曲,以一個音符及它的2次分割或3次分割組成一個節奏型,也可以一個音符的連續4次反覆而成。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用一個音符與它的3次分割(即三連音)組成主導性節奏型並貫穿全曲。它如同是一顆種子,慢慢地長出根須,深深紮根于樂隊的泥土之中,不斷地汲取水分養料,冒出新的枝葉,茁壯成長,而精湛的作曲技法則是它發展的軌跡和動力。拉威爾1931年7月曾在《倫敦每日電訊》上刊出一篇短文,文中指出:"我希望這首樂曲不要受到誤解,它只是在一個非常特殊和有限範圍內的一種實驗。我所寫的是純樂隊織體性質的漸次緩慢發展的漸強,其中沒有對比,事實上除了結構上的設計和表現方式外不含新的因素。主題通常是普通的西班牙--阿拉伯民間曲調,樂隊寫法從頭至尾簡簡單單沒有炫技的意圖"。

拉威爾本人宣稱此曲:"整個是樂隊織體而沒有音樂的樂曲"。這首音樂1929年在紐約首演時,震驚了不少音樂界的人士,被美國報界形容為一個"爆炸"。儘管當時許多音樂家對拉威爾這種新奇的作曲方法不以為然,但我們今天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首相當優秀的、激動人心的作品。這首樂曲現在早已是音樂會的熱門之一,不少聽眾聽它時都稱"好像有魔力一樣,一口氣從頭聽到了癲狂的結尾"。這首曲子也是拉威爾高超的配器法的典型例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