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名稱】:波羅
【拼音】:bō luó
【注音】:ㄅㄛ ㄌㄨㄛˊ
詳細解釋
釋義:(1)即虎。古代 南詔 語。
【出處】:唐 趙叔達《星回節避風台驃信命賦》詩:“法駕避星回,波羅毘勇猜。”原註:“波羅,虎也;毘勇,野馬也。”
釋義:(2)悲愁貌。
【出處】:元 李愛山 《集賢賓·春日傷別》套曲:“嘴古都釵頭玉燕,面波羅鏡里青鸞,畫不盡春山宛轉。”一本作“魔羅”。
釋義:(3)梵語“波羅蜜”之省。
【出處】:明 李贄《得上院信》詩:“世事由來不可論,波羅忍辱是玄門。”參見“ 波羅蜜 ”。
釋義:(4)即鳳梨。亦寫作“波蘿”。
【出處】:清 趙翼《題嶺南物產圖六十二韻》:“蜜有波羅甜,綿豈班枝燠。”參見“ 鳳梨 ”。
原意
佛教意思為彼岸;因為有個度字,所以假定一條生死河,眾生在苦惱的此岸,要度過到清淨的彼岸,用來比喻,不是真有此岸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