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波希米亞”這詞,由最初的一個中歐地名,到流浪的吉卜賽,到19世紀在巴黎逐漸蛻變出來的現在的意義,身份往往是跟混文化藝術創作有關,姿態是反叛、浪漫、格,崇尚的是自由、解放、想像力、並重和潛能發揮,生活是要跟大眾的主流、社會的常規、中產的拘謹有區別,不屑的是物質主義、歧視、不公、為符合社會期待的按步晉升制、統治階層的軌等等--那僅是一個供意會的表象輪廓,當中有許多歷史及內在矛盾。
作者簡介
陳冠中
・1952年生天上海,香港長大,曾住台北六年,現居北京。
・香港大學畢業,在美國波士頓大學念新聞學。著有《馬克思主義與文學批評》、《太陽膏的夢》、《什麼都沒有發生》、《半唐番城市筆記》、《香港未完成的實驗》。
・第一份正職是新聞記者。1976年創辦《號外》雜誌――被認為是香港波希米亞文化代表。20世紀80年代在香港拍電影,除寫劇本外,策劃或監製超過十部香港片和三部美國片:《等待黎明》、《不是冤家不聚頭》、《花街時代》、《一碗茶》(Eat a Bowl of Tea)和《命賤》(Life is Cheap but Toilet Paper Expensive)等。
・環保組織“綠色力量”三個發起人之一。
・20世紀90年代初在國內投資文化媒體事業。
・1994年赴台灣,參與創辦“超級電視台”。
・現在主要從事國內各種媒體的投資合作經營。
廖偉棠
・1975年生於廣東。香港作家、攝影師。在香港當過書店店長,在北京編過雜誌《視覺21》。
・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香港中文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詩組首獎,《聯合國》文學獎詩組大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小說獎。
・出版詩集《永夜》、《隨著魚們下沉》、《花園的角落,或角落的花園》、《手風琴里的浪遊》。
・參加展覽:《虛晃一槍》攝影展,《京西何兮》藝術展,《城市私影像》攝影展。
顏峻
・1973年生於蘭州,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中文系。曾在《蘭州晚報》工作。
・現居北京。無業。寫作詩歌、樂評和其他文字。主持狄托工作室(SUB JAM),策劃音樂演出和電影、文學、藝術活動,以及其他有關地下文化的推廣、發明、出版、麻煩製造、信息集散等工作。
・著有樂評百萬餘字,出版有《鐵血搖滾》、《北京新聲》、《內心的》、《地地下》等。
・有自印詩集《詩四十九首》、《次聲波》和朗誦會錄音CD《不可能》。
・主編並製作文學雜誌《書》(Writing)。
圖書目錄
陳冠中
波希米亞北京
有一百個理由不該在北京生活,為什麼還在這?
台北嬉譜
三城記――上海・香港・台北的移動盛宴
半唐番美學筆記
廖偉棠
相聲化和祭典化的先鋒戲劇
準資本主義時期的吟遊詩人
媽媽,一起飛吧!――麗玉龍雪山音樂節
流放者的歸來
“混”在北京的香港人
五道口的“安那其”
三里屯的“重光”及後海的“淪陷”
再造798廠
我在2002年的四個瞬間和相關的四首詩
顏峻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2002迷笛音樂節紀事
迷笛音樂節和“我們”的誕生(一個注釋)
中國“盜版事業”和“Saw-gashGeneration”
革命話劇的悖論――看《切・格瓦拉》
不,樹村不是烏托邦
不說人話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