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油層中採油可分為3個階段。
(1)一次採油大約在20世紀40年代以前,依靠天然能量開採原油的方法。天然能量驅動包括天然水驅、彈性能量驅、溶解氣驅、氣驅及重力驅等。這時人們對油藏的作用只限於鑽出油井,為油流提供通道。一次採油採收率很低,如油層深、原油黏度大、地層壓力低時,不僅採收率低,而且採油速度也低,開發年限會很長。前蘇聯120多個高黏油田,當時採收率一直未超過15%。
(2)二次採油 二次採油是繼一次採油後,向地層注入液體或 氣體補充能量採油的方法。在20世紀40年代得到廣泛套用的二次 採油方法是向油層內注水或注氣。用注水和注氣的方法以彌補採油 的虧空體積,增補地層能量進行採油。通常二次採油緊跟在一次采 油之後,但在我國,從20世紀60年代大慶油田開始,為了保持油 層壓力,多數是將注水與一次採油同時進行,因此,又將注水採油 方法稱為壓力保持法。由於水的來源廣、價格便宜、採收率又高, 所以是迄今世界上套用最廣泛的一種採油方法。二次採油平均採收率通常為30%~40%,個別油田可能達到70%~80%。
(3)三次採油(也叫強化採油,enhanced oil recovery,EOR) 其特點是針對二次採油未能采出的殘餘油和剩餘油,採用向地層 注入其他工作劑(如聚合物溶液、鹼溶液、表面活性劑溶液或體 系、二氧化碳、水蒸氣)或其他能量的方法,稱為三次採油法。通 常三次採油緊跟在二次採油之後,如化學驅油及某些混相驅油等。 這些方法都是在注水達到經濟極限後所採用的提高採收率的方法。 三次採油方法與二次採油方法不同,注入驅油劑需要深入到微孔隙 中,引起各種物理和化學變化來採油。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三次採油 的四大技術系列,即化學驅、氣驅、熱力驅和微生物採油。
在化學驅採油中常用表面活性劑來提高地層中原油的流動性,提高採油效率,發掘低產油田的油儲資源,延長油井的開採壽命,由於地層壓力較大,石油的黏度較大,表面活性劑只有在外在的壓力下才能進入油層,而原油的採收率與波及係數和洗油效率有關,原油採收率等於波及係數和洗油效率的乘積,要進一步提高原油採收率,需提高波及係數和洗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