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利卡波夫伊-16

波利卡波夫伊-16

波利卡波夫伊-16是二戰期間蘇聯空軍的主力軍用戰鬥機之一,該戰鬥機後來出售給中國空軍使用。

基本概況

中文名:波利卡波夫 伊-16

英文名:Polikarpov I-16

機型概述:

伊-16戰鬥機 伊-16戰鬥機

伊-16是波利卡波夫的另一著名作品,於1934年間問世,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型可收放起落架單翼戰鬥機。該機主要借鑑了20世紀30年代初期美國的競速機“黃蜂”,此機採用下單翼,機身粗短,發動機功率強勁,其特點對伊-16的設計起了很大影響。伊-16採用鋼管、木材為骨架,外覆蒙布並混合少量硬鋁板作蒙皮,座椅後方有防彈鋼板。伊-16前後有多種改型,曾參加過西班牙內戰和蘇日在中蘇邊境上的諾門坎、張古峰衝突,被日軍繳獲過幾架。在蘇聯空軍中服役時參加了衛國戰爭初期和中期的戰鬥。

1937年9月,蘇聯提供給中國首批伊-16-6型。飛機先由第4大隊在蘭州接收完成改裝訓練後,於11月22日結隊飛南京參戰,途中得知南京大雨,於河南周家口停留等待,被漢奸通報後遭日機轟炸,第4大隊高志航大隊長不幸殉國。之後只有少數蘇聯航空志願隊和中國空軍第4大隊飛抵南京參加了最後階段的保衛戰,續任第4大隊副隊長的樂以琴在駕伊-16-6作戰時不幸犧牲,成為伊-16在南京保衛戰中的謝幕之作。少數來不及撤走的伊-16被日軍繳獲。

隨後,蘇聯又大量提供改進後的伊-16-10、伊-16-18型給中國。自1937年9月至1940年9月日本三菱“零”式艦戰出現之前,伊-16一直是中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曾經參加過武漢、南昌、徐州、成都、重慶等多次空戰,建立過光輝戰績。自日本海軍“零”式艦戰投入戰場後,伊-16性能難以抗衡,1940年9月13日,中國空軍第4、第5大隊的伊-153和伊-16在重慶璧山附近遭遇護航轟炸機前來空襲的日本海軍“零”式艦戰,經激戰我方損失慘重,空中損失戰機13架,迫降損失戰機11架,犧牲飛行員10人,受傷8人。從此伊-16也逐步退出一線。

20世紀40年代初期,在重慶的第二飛機製造廠曾利用美國萊特R-1820-F發動機進行測繪仿製,定型為忠-28甲,仿製的伊-16У雙座教練型稱為忠-28甲(教),兩者共製造了30架,由於生產時該機性能已不適合作戰,因此未能廣泛使用,中國仿製伊-16戰鬥機的歷史就此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