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之役

周襄王二年(前650年),里克兩弒晉君後,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逃亡梁地的公子夷吾即位,是為晉惠公。惠公在即位前曾答應秦國,如幫其回國即位,就將河西五城送給秦國以為報答。泛舟之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明確記載的內陸河道水上運輸的一個重大事件,泛舟之役發生在晉惠公在位期間,惠公在位期間晉國連年大旱,莊稼收成很低,人民餓著肚子,在這種情況下惠公就派遣大臣和秦國借糧食,秦國當時和晉國雖然有些矛盾,但是最後還是決定把糧食借給晉國,從秦國的都城雍裝載糧食上船,經過渭河東下進入黃河的河道,再從黃河河道拐彎北上沿著汾河河道進入澮水,進入到晉國的都城絳,也為我們留下了“晉惠公借糧——有借無還”的歇後語。

出處

《左傳》僖公十三年:“秦於是輸粟於晉,自雍(今陝西鳳翔南近渭水)及絳(今山西侯馬西,傍汾河)相繼,命之曰‘泛舟之役’。

內容

但是惠公登上王位後,隨即反悔。 晉惠公即位後,晉國接連幾年都遇到災荒,五穀不收。到惠公四年(前647年),晉國又發生饑荒,倉廩空虛,只好向外國買糧。想來想去,秦國離晉國最近,兩國之間且有婚姻關係,所以就想向秦國買糧,但是因為在割地上有負於秦國,惠公有點不好意思開口。晉大夫郤芮說:“我們就對秦國說不是辜負秦國,河西五城只是暫緩交割,如果秦不賣糧給我們,那就是秦國對不起我們,我們有負秦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了。”惠公認為有道理,就派大夫慶鄭到秦國買糧。

秦穆公召集群臣商議賣還是不賣糧給晉國,蹇叔、百里奚都認為天災是無法避免的,幫助鄰國也是理所當然的,主張賣糧。

穆公認為自己有恩於晉,晉卻不思回報,有點遲疑。

公孫枝說:“我們對晉國施恩,本來就沒想過要回報,不回報我們也沒損失什麼,他們知恩不報,過在他們,我們還是應該賣糧給他們。”

丕豹卻認為:“晉君無道,這是天賜良機,我們正好藉機滅晉,機不可失。”

大夫繇余說:“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僥倖以成功,秦國不可趁人之危,我們應當賣糧給晉。”

穆公考慮再三,說:“有負於我的,是夷吾,不是晉國的百姓,受到饑荒威脅的卻是晉國百姓,我不忍心因為晉國的國君有負於我而讓百姓受災。”

於是,秦國派了大量的船隻運載了萬斛糧食,由秦都雍城(今陝西鳳翔南)出發,沿渭水,自西向東五百里水路押運糧食,隨後換成車運,橫渡黃河以後再改山西汾河漕運北上,直達晉都絳城。運糧的白帆從秦都到晉都,八百里路途首尾相連,絡繹不絕,史稱“泛舟之役”。

不巧的是,第二年,秦國發生災荒,而晉國卻獲得大豐收,於是秦國也請求晉國賣一些糧食給秦國。晉惠公與大臣商議此事,慶鄭、韓簡等人認為秦國不念前嫌給晉國運糧救災,晉國理應回報。郤芮、呂飴甥等卻認為,沒有割地給秦國,兩家已成仇敵,現在給秦國救災,無疑是給敵人助長力量,這事不能答應。虢射更認為去年晉國大荒,秦國不藉機攻晉,卻賣糧給晉國是秦國犯傻,現在上天又給了晉國機會,晉國不能像秦國一樣傻,應該藉機滅秦。惠公採納了虢射的意見,拒絕了秦國使臣冷至。

冷至回到秦國把情況報告給了穆公,穆公大怒,率兵大舉伐晉。晉惠公整軍備戰,但因他的所做所為不合情理,故不得人心,君臣不和,士氣不振。兩軍大戰於韓原,晉軍大敗,惠公被俘。秦穆公對晉惠公的怨恨難以平息,預備把他殺了祭祀上帝。公孫枝說:“我們殺了他,晉國人會懷恨我們,關著他,只是一個沒用的匹夫,驅逐他,肯定有別的國家收留,不如要他把河西五城割給我們後讓他歸國復位。”秦穆公的夫人是晉惠公之姐姐,這時也派人來以自焚要脅穆公放了惠公,穆公考慮後,就以交割河西五城及晉太子公子圉入質於秦為條件送惠公歸國復位了。

相關

泛舟之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明確記載的內陸河道水上運輸的一個重大事件,泛舟之役發生在晉惠公在位期間,惠公在位期間晉國連年大旱,莊稼收成很低,人民餓著肚子,在這種情況下惠公就派遣大臣和秦國借糧食,秦國當時和晉國雖然有些矛盾,但是最後還是決定把糧食借給晉國,從秦國的都城雍裝載糧食上船,經過渭河東下進入黃河的河道,再從黃河河道拐彎北上沿著汾河河道進入澮水,進入到晉國的都城絳,也為我們留下了“晉惠公借糧——有借無還”的歇後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