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客家化

泛客家化是指將所有漢民族遷移概念都認為是“客家人”,泛客家觀點認為秦軍南下、西晉末年衣冠南渡、安史之亂、北宋漢族南遷、元代漢族南下、清代漢族南下,這些一系列的因秦軍征略、遊牧民族進攻中原而導致的南遷漢族都變成了客家人。
泛客化表現如下:
一、秦軍南下、衣冠南渡、安史之亂、靖康之變、元代初、清初漢族南遷都算作是客家人;
二、湖廣填四川也被認為是客家人;
三、贛州、惠州、汀州三州客家人只占少量比例的地區,也會認為是純客家人的地區;
四、海外華人華僑都被認為是客家人;
而實際上客家人比例最高最集中的地區就是廣東梅州地區,其它地區客家人都是很少比例的,大多數全國縣市根本就沒有客家人。
史書上從來沒有把衣冠南渡叫做客家人的,當時南渡漢族主要集中在江南沿江地區,主要以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流域為中心,安置南下漢族的地方叫“僑郡”,而不叫客家。
宋代等北方漢族因為遊牧民族的進攻,南下,當時被稱為“北人”,意為北方人的意思,並不叫客家人。
歷代漢族南遷主要集中在江南,而不會專門跑到梅州等粵北山區去。
泛客化的理論認為客家人口有數千萬,實際上是存在嚴重水分的,因為客家最重要的地區是梅州,贛州是以贛方言江西人為主體的,並不是客家人的地區,還有汀州是以閩語系閩人為主體的,惠州是以廣府白話人群為主體的,所謂客家四州就是子虛烏有的概念。
客家人主要分布於梅州,另外汀州、贛州、惠州只有少量分布,此外在廣西賀州有一定比例,廣西其他地區有少量分布,湖南東部的炎陵、瀏陽、平江、永州的江華縣有少量分布,江西銅鼓有三、四成左右的分布,四川有少量說客家話的客家人,主要是石達開西征帶去的潰敗部眾。
客家人人口大約在一千萬左右。
客家人起源源於荊蠻之一畲瑤族東遷福建,然後在宋明時期到達梅州,並迅速將粵北客家化。在清代粵北的客家族群人口大增,遷移到南方一些省區,這些人被遷入地的漢人叫做客家人、棚民、客籍人等。
客家人主要是由漢化的畲瑤族(蘭、鍾、潘等姓)與畲化的漢族(曾、吳、謝等姓)組成,不完全是漢族,也不完全是少數民族,她是漢族文化與南方少數民族山區文化的融合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