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河[山東省南四湖水系河流]

泗水河[山東省南四湖水系河流]
泗水河[山東省南四湖水系河流]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泗水河:發源於魯中山地新泰南部太平頂山(海拔814米)西麓,西南流經山東濟寧市的泗水、曲阜、兗州、鄒城、任城區、微山等縣市,它是山東省中部較大河流,又名泗水。

基本信息

簡介

蘇教語文六年級下冊《孔子遊春》有提及。

歷史

古泗水是歷史上黃河侵擾和奪占淮河的通道。公元前132年(漢元光三年)黃河在瓠子決口,經泗水入淮長達23年之久,嗣後五代和宋代黃河多次南決,也多是走的泗河故道。1194年(南宋光宗紹熙五年)黃河奪占徐州以下的泗河河道變為黃、泗混流。1604年(明萬曆三十二年),為避黃而開加行運,原來入泗河的支流被切斷,隔絕於加運以北,泗河形勢大為削弱,但入入黃門路尚通。到了清康熙年間,關閉了原泗河入黃的徐州鎮口閘,堵絕了泗河入黃出路,從此泗河開始以南四湖為歸宿,由古代流經三省入淮的大河,縮為入南四湖一條省內河道。

地理

入泗水境後改向西行,至曲阜市和兗州縣邊境復折西南,於濟寧市東南魯橋鎮入京杭運河於任城區辛閘村入南陽湖,河長159公里,流域面積2357平方公里。古代的泗河為淮河的大支流,流經山東、安徽、江蘇三省,河長400餘公里,流域面積約7萬平方公里。流向東往西, 全國最大的倒流河。

泗河有大小支流30條(左岸11條,右岸19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5條。

文化

蘇教語文六年級下冊《孔子遊春》有提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裡的“川”正是說的泗河。

朱熹的“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是南宋理學家朱熹在江南暢想泗河邊上追尋先賢聖人孔子所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