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肯森豪

法肯森豪,二戰前蔣介石的德國軍事顧問團團長,是一位正直的將軍。

法肯豪森在二戰結束後倖存下來了,最後因為參加了刺殺希特勒的7.20事件被希特勒關押直到盟軍解放柏林。1966年死於柏林。
他是在二戰前蔣介石的德國軍事顧問團團長,是一位正直的將軍,對中國的抗戰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擬訂了抗日的戰略總藍圖。對中國的軍事訓練,改革及部隊裝備、海空軍、防空設施等方面投入了滿腔心血,盡心盡責地做了大量工作。
1935年7月,他擬就的“關於應付時局對策之建議書”對二年後爆發的抗戰的大致走向,有相當準確的判斷,並起了相當大的指導作用。在建議書中寫道:
目前威脅中國最嚴重而最迫切者,當然日本。日本對中國之情,知之極悉。其利害適與中國相反,故必用盡各種方法破壞中國內部之團結與圖強,至少設法遲延其實現。構想則政府有堅忍意志,斷無不抵抗而即承認敵方要求,沉默接受。鄙意民氣即是造成抵抗意志,故不容輕視。苟領袖無此種意志,則人民亦不肯出而抵抗。抵抗意志必須有實力之兵力,方有固定之基礎,目前中國陸軍,故不能擔任新式戰爭,但未若不可用持久抗敵,迫使其增加兵力,一切重要莫過於成立雖小而極端新式之國防軍。一旦軍事上發生衝突,華北即直受威脅,若不戰而放棄河北,則隴海路及其重大城市,即陷於罪前戰區,對黃河防線,不難由山東方面,取席捲之勢。對海正面有重大意義者,首推長江。敵苟能控制中國最重要之中心點,直至武漢一帶,則中國之防力已失一最重要之根據,於是至內地,中國截分為二。 目前國軍主力,俱集中於南部、西部,宜速抽調可以節省之兵力,分駐各區,使能應作戰之用。凡作戰所用部隊,宜集中於徐州——鄭州——武漢——南昌——南京區間。北方則掩護隴海路及沿路有關生存之設備,故最初抵抗區務必向北推進,是以滄縣、保定之線宜絕對防禦,…….最後戰線為黃河,宜作有計畫之人工泛濫,增厚其防禦力。東部有兩事極關重要:一個封鎖長江,一為警衛首都,兩者有密切之聯帶關係。次之為武漢、南昌,可做支撐點,宜用全力固守,以維持通廣州之聯絡。終之四川,為最後防地。
他主持了長江江陰要塞的布防,凇滬線、吳福線、澄陰線的構築。在中德軍工間的合作也起了積極的作用,儘量使買賣雙方互惠互利,各持所需。極力介紹於中國最有利益而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物品及列定公平的價格,而不顧慮到原產地的情形和商號。以致於有些德國公司氣惱地罵他,是不是德國人?
抗戰爆發後,德國顧問的身影始終在最前線出現。華北、凇滬、徐州等等。德式樣板師、德式裝備在抗戰初期,對支撐大局功不可沒。
二戰開始後,由於日德的特殊關係,1938年,希特勒嚴令顧問團回國。以法肯豪森為首的德國顧問團成員不願在中國需要他們的時候離開中國。希特勒最後甚至以不歸國以叛國,取消國籍沒收財產以及他們在德國的家屬的安全為要脅。即使如此仍有很多顧問團成員留在中國。但在納粹德國的壓力下,1938年7月8日,馮.法肯豪森等顧問在廣州揮淚登船。
回國後,馮.法肯豪森被任命為法國北部及比利時德軍最高長官,他其實就是《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的原形,在作為法國北部及比利時德軍最高長官時,馮法肯豪森在“中國辛特勒”錢秀玲女士的策應下了,依靠自己的官職,盡力救助比利時被納粹逮捕的地下反抗人士,使比利時並沒有發生向法國那樣的慘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