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內在邏輯的基調演變

儘管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法律也強調寬容與合作、共存與共生等因素,但是占主導地位的還是前者。 但是,在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法律的那套內在邏輯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存在諸多問題,並且在20世紀逐步暴露出來。 重建主體性以及重建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法律成為了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內容介紹

鄭智航編著的《法律內在邏輯的基調演變》講述了:在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由於受主體性哲學的影響,人們愈來愈強調個人自由的解放,愈來愈強調通過運用理性來張揚自身的主體性。這種對於主體性的訴求也滲透到了人們對於法律的認識之中,並對法律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它要求在權利領域、法律責任領域以及糾紛解決領域全面地貫徹主體性原則。這種主體性原則在法律中具體體現為在權利話語中更為強調競爭、獨自、非平等、去組織化等因素,任法律責任領域更為強調過錯、互惠以及泄憤,在糾紛解決中更為強調二元對立思維、對抗思維以及過去式思維。儘管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法律也強調寬容與合作、共存與共生等因素,但是占主導地位的還是前者。但是,在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法律的那套內在邏輯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存在諸多問題,並且在20世紀逐步暴露出來。特別是20世紀中葉之後,法律愈來愈成為規則統治的工具、泄憤的工具,法律所具有的溫情的那一面被它所具有的冷酷的那一面所掩蓋。這樣一種現實愈來愈受到了人們前所未有的詬病。重建主體性以及重建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法律成為了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法律內在邏輯的基調演變》將問題主要設定為西方現代社會法律內在邏輯在歷史長河中是怎樣演進的,以及這種演進給轉型中國法律現代化帶來了何種啟示和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