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凱鏇門

法國巴黎凱鏇門

法國巴黎凱鏇門是巴黎四大代表建築之一,位於巴黎市中心夏爾·戴高樂廣場(又稱星形廣場)中央,是拿破崙一世為紀念他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大敗奧俄聯軍的功績,於1806年2月下令興建的。它是歐洲100多座凱鏇門中最大的一座。

簡介

法國巴黎凱鏇門法國巴黎凱鏇門

巴黎凱鏇門,即雄獅凱鏇門(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位於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廣場中央,是拿破崙為紀念1805年打敗俄奧聯軍的勝利,於1806年下令修建而成的。拿破崙被推翻後,凱鏇門工程中途輟止。波旁王朝被推翻後又重新復工,到1836年終於全部竣工。

巴黎凱鏇門高約50米,寬約45米,厚約22米。四面各有一門,中心拱門寬14.6米。門上有許多精美的雕刻。內壁刻的是曾經跟隨拿破崙東征西討的數百名將軍的名字和宣揚拿破崙赫赫戰功的上百個勝利戰役的浮雕。外牆上刻有取材於1792~1815年間法國戰史的巨幅雕像。所有雕像各具特色,同門楣上花飾浮雕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儼然是一件精美動人的藝術品。這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刻在右側(面向田園大街)石柱上的“1792年志願軍出發遠征”,即著名的《馬賽曲》的浮雕,是世界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藝術傑作。

歷史

法國巴黎凱鏇門 法國巴黎凱鏇門

1805年12月2日,拿破崙率領的法國軍隊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擊敗了俄奧聯軍,法國的國威達到史無前例的頂峰。

為了炫耀國力,並慶祝戰爭的勝利,在1806年2月12日拿破崙宣布在星形廣場(今戴高樂廣場)興建“一道偉大的雕塑”,迎接日後凱鏇而歸的法軍將士。同年8月15日,按照著名建築師夏爾格蘭的設計開始破土動工。但後來拿破崙被推翻後,凱鏇門工程中途輟止。1830年波旁王朝被推翻後,工程才得以繼續。斷斷續續經過了30年,凱鏇門終於在1836年7月29日舉行了落成典禮。

1840年12月15日, 法國七月王朝儒安維爾親王率軍艦前去聖赫倫那(SAINT HELENE)島,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祖國。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滿懷深情地參加了隆重的葬禮。拿破崙的遺體由儀仗隊護送,穿過這個他生前曾經無數次經過的凱鏇門,最後被重新安葬在巴黎老殘軍人退休院的園頂大堂。

1885年,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 雨果(VICTOR HUGO)逝世,法國人民為了緬懷這位偉大的作家決定為他舉行隆重的國葬。他的遺體於5月22日在凱鏇門下停靈一夜,隨後被安葬在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PANTHEON)。

1919年7月14日,由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官兵組成的隊伍穿過凱鏇門以慶祝他們的勝利,這個日子同時也是法國的國慶節。

1920年11月11日,一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無名烈士的遺體在凱鏇門下被安葬。隨後的1923年,一團紀念所有為他們的祖國捐軀的法國士兵的焰火在這位無名烈士的墓旁燃起,從此這團火焰每晚都在18點30分被點燃,徹夜長明,經夜不滅。每年的11月11日也成了一戰停戰節紀念日,紀念1918年法國從德國手裡收回阿爾薩斯(ALSACE)和洛林( LA LORAINE)地區。

建築

法國巴黎凱鏇門 法國巴黎凱鏇門

巴黎12條大街都以凱鏇門為中心,向四周放射,氣勢磅礴,為歐洲大城市的設計典範。凱鏇門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中心拱門高36.6米,寬14.6米。在凱鏇門兩面門墩的牆面上,有4組以戰爭為題材的大型浮雕:“出征”、“勝利”、“和平”和“抵抗”;其中有些人物雕塑還高達五六米。凱鏇門的四周都有門,門內刻有跟隨拿破崙遠征的386名將軍和96場勝戰的名字,門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間的法國戰事史。凱鏇門的拱門上可以乘電梯或登石梯上去,石梯共273級,上去後第一站有一個小型的歷史博物館,裡面陳列著有關凱鏇門的各種歷史文物以及拿破崙生平事跡的圖片和法國的各種勳章、獎章。另外,還有兩間配有法語解說的電影放映室,專門放映一些反映巴黎歷史變遷的資料片。再往上走,就到了凱鏇門的頂部平台,從這裡可以鳥瞰巴黎名勝。

凱鏇門的正下方,是1920年11月11日建造的無名戰士墓,墓是平的,地上嵌著紅色的墓誌:“這裡安息的是為國犧牲的法國軍人。”據說,墓中長眠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一位無名戰士,他代表著在大戰中死難的150萬法國官兵。墓前有一長明燈,每天晚上,這裡都會點起不滅的火焰。每逢節日,就有一面10多米長的法國國旗從拱門頂端直垂下來,在無名烈士墓上空招展飄揚。

設計過程

修建凱鏇門時,原計畫門面前後的四塊巨石浮雕全由呂德設計,但是大臣梯也爾又改變了主意,只讓呂德完成其中一件。呂德在反覆思考之後,決定採用《出征》的內容。這塊浮雕問世之後,立刻在思想和藝術上壓倒了其他三塊:考爾托維的《凱鏇》和艾爾克斯維的《抵抗》以及《和平》。

呂德沒有具體描繪1792年法軍從馬賽出發的具體情節,而是賦予了當代革命者以古羅馬共和主義者的英雄形象。他塑造了6個志願兵和一個寓意的女神。女神凌空飛騰,右手持劍。在女神之下,老軍人與裸體小孩處於突出的位置;4名戰士劍拔弩張,鬥志昂揚。整個畫面不過7個人物,卻反映出千軍萬馬、一往無前的氣勢,洋溢著法蘭西人民的愛國主義和爭取自由的思想。

旅遊

1920年11月,在凱鏇門的下方建造了一座無名烈士墓。墓是平的,裡面埋葬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一位無名戰士,他代表著在大戰中死難的150萬法國官兵。

凱鏇門內設有電梯,可直達50米高的拱門。人們亦可沿著273級螺鏇形石梯拾級而上。上去後可以看到一座小型的歷史博物館。館內陳列著許多有關凱鏇門建築史的圖片和歷史檔案,以及介紹法國歷史上偉大人物拿破崙生平事跡的圖片和558位隨拿破崙征戰的將軍的名字。另外設有兩間配有英法兩種語言解說的電影放映室,專門放映一些反映巴黎歷史變遷的資料片。在博物館的頂部是一個平台,遊人們從這裡可以遠眺巴黎,鳥瞰巴黎聖母院、協和廣場的盧克索方尖碑、雄偉的艾菲爾鐵塔和聖心教堂等巴黎名勝。俯視凱鏇門下由環形大街向四面八方伸展出的十二條放射狀的林蔭大道。這些大道就象一顆明星放射出的燦爛光芒,因而,凱鏇門又稱“星門”。十二條大道中,最著名的為香榭里舍大道、格蘭德大道、阿爾美大道、福熙大道等。

每逢節日,就有一面10多米長的法國國旗從拱門頂端垂下來,在無名烈士墓上空迎空飄揚。逢重大節日時,則有一名身著拿破崙時代戎裝的戰士,手持劈刀,守衛在《馬賽曲》雕像前。每年的7月14日,法國舉國歡度國慶時,法國總統都要從凱鏇門通過;每位總統在其卸職的最後一天也要來此,向無名烈士墓獻上一束鮮花。而凱鏇門最奇特之處,據說是每當拿破崙周年忌日的黃昏,從香榭里舍大道向西望去,一團落日恰好映在凱鏇門的拱形圈裡。

文化

巴黎人民始終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每逢重大節日盛典,一個身穿拿破崙時代盔甲的戰士,手持劈刀,守衛在《出征》雕像前,鼓舞法國人民為自由、平等、博愛而戰鬥。每年的7月14日,法國舉國歡慶國慶節時,法國總統都要從凱鏇門下通過;而每當法國總統卸職的最後一天也要來此,向無名烈士墓獻上一束鮮花。

凱鏇門

凱鏇門(Triumphal Arch)是歐洲紀念戰爭勝利的一種建築。始建於古羅馬時期,當時統治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績。後為歐洲其他國家所效仿。常建在城市主要街道中或廣場上。用石塊砌築,形似門樓,有一個或三個拱券門洞,上刻宣揚統治者戰績的浮雕。

著名的凱鏇門

提圖斯凱鏇門: 建於公元82年,高14.4米,寬13.3米,厚6米,上面裝飾有浮雕。羅馬帝國前期提圖斯皇帝為紀念他鎮壓猶太人的勝利而建立.。

君士坦丁凱鏇門: 位於鬥獸場旁邊,有三個拱門。公元315年,為紀念君士坦丁大帝在312年打敗一起執政的馬森奇奧(Massenzio) 而建造的。這個凱鏇門裝飾繁多,飾物多數來自以前羅馬皇帝凱鏇門或其它建築物。

布蘭登堡門: 位於德國首都柏林。

平壤凱鏇門: 位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平壤之牡丹峰區(MoranbongDistrict)的牡丹峰大街(MoranbongStreet)及“凱鏇大街”(KaesonStreet)的交界處,地處牡丹峰(MoranHill)的西麓,鄰近金日成體育館(KimIiShingStadium)及凱鏇青年公園(KaesonYouthPark)。

法國奧朗日的凱鏇門:在普羅旺斯的邁出的每一步,都像走在極遙遠又極真實的過去,每一步都要用“百年”甚至“千年”這樣的時間單位來計算。這是一個可以任你自由穿越的黑洞洞的時空隧道,但這個隧道的每一個出口,都會有璀璨的光亮迎接你莫名的驚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