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坊村[河南省滑縣棗村鄉油坊村]

油坊村 ,位於棗村西南七里處,滑縣故城東八里。北靠大屯村,相隔一里地。東臨溫莊村及付莊村,南臨城關鎮孔莊村,相距五里。西鄰宣武村,相距五里。西鄰沙河頭村,相距三里。

建制沿革

棗村鄉油坊村,原名八里橋。因距滑縣古城八里,古時有座大橋,橋北有條東西大馬路,直通滑縣古城,這條大路古稱“官路”。因此油坊村古稱八里橋。該村由於地勢低洼,過去三年兩頭遭水災,人們習慣稱作蛤蟆窪。因常年有水塘,有蘆葦盪,故又得名“游舫”,由於時代的變遷加之書寫有誤,隨演變成了今天的“油坊”。本村老一輩人書寫村名時有的還寫作“游舫”。歷史以來,黃河灘區相當聞名的八里橋村,經黃河的泛濫、衝擊、改道,人們流離失所,逃荒要飯,妻離子散,後回村的人寥寥無幾,原來有名的劉家胡同、王家胡同、趙家拐都已蕩然無存。後來定居下來的人,在本村的蘆葦盪外邊墾荒、選田、種植桑園,村民做桑杈,把做好的桑杈裝上手推紅車,推到萬古、兩門一帶集會上去賣。村里從張家拐到後大街,房前屋後、村頭路邊、蘆葦叢內是一眼望不到邊際的梨園,梨成熟後銷售到十里八鄉,外地幾十里的梨販都來這裡擔梨。村里蘆葦多,人們把蘆葦割了編成蘆席到各地去賣。王家胡同邊有一片葛花園。朱家拐西頭有一大片水塘,水塘中間有深潭。人們傳說潭裡有水怪,潭裡多次淹死過人,人們到潭邊都毛骨悚然,尤其晚上不敢靠近水塘。禹家拐、朱家拐、賈家拐、張家拐中間都是大片的水塘和蘆葦。水塘里魚很多,青蛙也多。大后街西頭、北頭是棗園。有很多棗樹、桑樹、梨樹、糖梨樹。現在,六七十歲的人都還清楚地記得小時候在那裡摘梨、棗、桑葚吃。大靈棗又脆又甜,黑紫桑葚又軟又甜。那時的游舫村簡直是水鄉、果園,自然環境很美。一到汛期,大雨過後,村的南面一片汪洋,人們下田裡運莊稼及瓜果都要綁上木筏從水上運到家。難怪人們給村起名叫“游舫”。

自然資源

耕地2000畝,

人口民族

現有人口1027口。現在有禹、朱、張、孫、馬、賈六個姓氏。古時還有劉、趙、王、羅等幾姓,全村人均為漢族。

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本村經濟空前發展。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常規農作物1650畝,種子田300畝,黃梨30畝,尖椒、西芹等蔬菜20畝。養殖業15家,其中養雞戶4家,平均雞存欄都在2000隻以上;養豬專業戶6家,平均每戶生豬存欄1000頭以上,專業養羊戶5家,每年羊存欄500隻以上。芝麻大糖作坊3個,糖醋作坊4個。4家生活超市,兩家農機修配電焊專業戶。30家房內裝飾專業,兩個建築工程隊。

社會事業

2000年以來,油坊村新建規模化標準國小一所,幼稚園一所,農村書屋一處,現存各類政治、文化、教育、科技、衛生、保健等書籍2500餘冊,音像光碟150套。村內有文化大院一所,文化體育健身廣場一處,文藝活動場所一處,老年活動中心一處,醫療衛生所一處。村里還有戲曲演唱隊、腰鼓隊、盤鼓隊、獅子舞、秧歌隊、花籃隊、旱船花車隊、舞蹈隊等。體育廣場上設有籃球場,桌球場,健身場。

歷史文化

農曆七月十二日,是本村張仙廟會,此廟會是一個以物資及農產品交流為主的集會。

著名人物

朱文祥,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某團團長。

朱建德,抗日戰爭時在石家莊八路軍某部任團級幹部。

朱憲章,解放初期,是本地有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遠近聞名。

朱登,在山西抗日戰爭中壯烈犧牲。

禹朝坤,鶴壁市公路段黨委書記。

朱修銘,濮陽市紀檢委書記。

禹廣威,武漢軍區某團團政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