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概況
全鄉總面積176.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214畝,轄20個村,197個村民組,6756戶,30421人,其中少數民族3171戶13796人,分別占總戶數和總人口的41.7%、45.4%。在少數民族中,苗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海雀村的海雀、學堂、先鋒、長海、瓦廠五個組;新寨村的新寨、老寨、光明、松林、坪子、木廠六個組;發開村的女母、馬豆、上寨、樹林、發開五個組;以則村的新營、松林、環山三個組、油房村的花場、核桃二個組;恆底村的半山、中寨二個組;河邊村的半山、爐房、矮子三個組;發達村的發達、營上、寨上三個組;四方村的小溝、高坎、紙廠三個組;舍虎村的上壩組,總計10個村,33個村民小組,855戶4046人。分別占總戶數和總人口的13.5%、13.3%,在少數民族中所占的比例為27%和29.3%,全鄉從事各項工作的苗族幹部共12人,其中在職行政幹部4人,在職教師3人,退休行政幹部2人,退休教師2人,其他事業單位退休1人,在職行政幹部占全鄉從事行政工作幹部的13.3%。
經濟發展
2008年,全鄉種植各種糧食作物63800畝,糧食產量11195噸,農民人均占有糧食373公斤;國內生產總值5366.73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500萬元,農業總產值4866.73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764元,純收入31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80元。
2014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68億元,同比增長14%;農村經濟收入2059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89元,同比增長7.77%。
十三五期間,全鄉經濟實力得以持續增長。一是招商引資從2012年的5947萬元上升到2015年的12100萬元,同比增長101.76%。二是固定資產投資從10936萬元上升到34850萬元,同比增長218.67%。三是工業企業產值投入從1900萬元上升到3680萬元,同比增長93.68%。四是農民人均純收入從4300元上升到6437元,同比增長49.69%。五是財政稅收從110萬元上升到242.22萬元,同比增長120.2%。六是農業板塊經濟整鄉推進,採取“村委會+ ”的模式,投資660萬元完成海雀村20萬羽生態蛋雞養殖場建設,完成海雀、發達兩個蜜蜂養殖基地建設;成立了20個村級農業專業合作社,切實解決20個村“空殼村”問題。馬鈴薯種植面積從20000畝增加到43000畝,玉米種植從18000畝增加到28000畝,所有玉米100%地膜覆蓋。層層建立示範樣板點,為推進全鄉“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
由於受歷史、自然、經濟、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水土流失嚴重,生態惡化的“疾症”。基礎薄弱,交通閉塞,經濟發展緩慢,文化落後,農村勞動力素質低等問題非常突出,是全縣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扶貧攻堅難度最大的鄉,全鄉尚有13個一類重點扶貧村,6個二類村,人均純收入865元以下的貧困人口2465戶,10083人,分別占總戶數,總人口的35.6%、33.1%,人均純收入為625元以下的絕對貧困人口1486戶,5590人。
民族文化
河鎮鄉海雀村大遷徙舞
《河鎮鄉大遷徙舞》是反映苗族祖先遷徙的記敘性舞蹈,其舞蹈服飾蘊含深意。
在這個由19人組成的表演隊伍中,年齡最大的表演者為51歲,最小的為6歲,全部來自於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的農民。舞蹈生動形象的展示了苗族人民在遷徙過程中對家鄉的不捨之情,以及因為自然環境惡劣而妻離子散等場景。
據演員們介紹,他們的服飾有著特殊含義。衣服背後那塊長方形的刺繡代表的是苗族祖先們世代居住的城鎮中心,而兩肩上的花紋則代表圍在城鎮中心的圍牆,裙子上的條紋代表苗族人民賴以生活的田地。另外包括頭飾也是有講究的,已婚的婦女將頭髮盤成圓錐狀,未婚則是將頭髮圓盤狀盤好,這些所有的服裝和頭飾,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
自然資源
河鎮鄉地域面積較大,有豐富的優質無煙煤、鐵礦、銅礦等礦產資源可供開採,有豐富的林業資源,林地面積107212畝,森林覆蓋率34.5%,有豐富的草山草坡面積43600畝,發展畜牧業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農作物種植方面,河鎮彝族苗族鄉是全縣優質馬鈴薯的主要生產基地,年產量在35000噸左右,除去人畜食用,每年還要銷售4000噸左右到毗鄰縣市和貴陽、安順等地,因其個頭大、皮薄、粉質含量特別高而深受歡迎,產品供不應求。特別是野生半夏在河鎮彝族苗族鄉人工種植成功,全鄉38214畝土地有近21500畝比較適宜種植半夏,種植面積由幾分幾畝發展到2005年的4000畝。年產鮮品由幾十、幾百斤增加到2005年的600噸。因其人工種植的半夏顆粒特別大,是野生半夏的3-7倍,便於精加工,粉質含量特別高,仍為出口日本免檢產品。
繁殖的半夏良種是毗鄰縣鄉種植農戶的搶手貨,經過粗加工的半成品,大顆粒的被江浙、深圳客商高價搶走,細顆粒的被湖南等客商“通吃”,產品供不應求,只要有貨,“皇帝女兒不愁嫁”。
基礎設施
1、教育基礎設施方面:全鄉建有設備較為完善,教育教學功能比較齊備的完小7所,建有基本教室(含辦公 室)的教學點11處,另有6處教學點借用民房給學生上課;全鄉建有教育教學功能齊備的職業技術初級中學一所,學校占地50多畝,建有可容納學生1500人的教學樓2幢及綜合辦公樓一幢。全鄉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兩基”攻堅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止2005年9月,全鄉苗族4046人中,大學本科文化程度的2人,專科文化程度的2人,高中(中專)文化程度的20人,國中文化程度的60人,國小文化程度的(含國小三年級以上在校生)1176人。
2、村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在各有關單位的幫扶下,全鄉20個村都先後修建了100-120平方米不等的村級綜合辦公用房。
3、人畜飲水工程建設情況:全鄉20個村已有16個村先後修建了人畜飲水工程,解決了126個村民組,3550戶16420人,4550頭(匹)大牲畜,20000餘頭(只)小牲畜的飲用水困難問題。
4、農電建設方面:全鄉20個村有16個村163個村民小組架通了輸變線路,5280戶25050人告別“煤油燈”使用上照明用電。
5、道路建設方面:全鄉20個村已有17個村修建了通村公路。通村公路總長82公里,貫穿17個村82個村民組,還有雙樂、雙河、新寨三個村未修通村級公路。
6、能源建設方面:全鄉建有沼汽池23口70立方米。還有200口1200立方米沼汽池正在準備實施。
7、通訊建設方面:2001年架通程控光覽,開通程控電話,全鄉有2個村6個村民組290戶用戶裝上了程控電話。2002年底修建了移動機塔,開通了移動通訊,信號覆蓋河鎮彝族苗族鄉4個村36個村民小組,2005年6月開通了聯通通訊。至此,移動信號覆蓋河鎮彝族苗族鄉10個村100餘個村民小組,擁有移動用戶300多戶。
十三五期間,人民民眾生活條件全面改善。堅持以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畫為抓手,加快推進以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
道路交通方面。完成投資3823萬元總計76.46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建設,全鄉通村水泥路率達100%。啟動投資3900萬元的150公里通組路、串戶路建設,進一步方便了人民民眾出行,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水利設施方面。完成投資350萬元的法沖、河邊等5個村人飲工程;啟動恆底、雙樂、四方國小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完成投資1900萬元的四方片區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完成投資2000萬元的發開、河邊等村高標準土地整治項目;啟動投資5130萬元的海雀水庫建設;啟動投資1045.4萬元的發開、河邊等村煙田治理項目,啟動法沖村河道治理工程,啟動投資394萬元的油房村土地高標準整治項目;啟動投資1530萬元的海雀片區土地高標準整治項目,全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電力通訊方面。完成法沖、以則等16個村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完成以則、河邊等19個村4G基站建設;完成20個村“廣電雲”村村通工程建設,啟動法沖、海雀等5個村級有線電視和廣播覆蓋網建設工程。
美麗鄉村建設方面。完成600戶棚戶區改造工程和991戶土坯房建設工程,完成雙河村大坪組56戶地質災害搬遷和以則村松林組30戶地質災害搬遷工作;完成以則、老街、海雀3個村投資180萬元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完成2015年度河邊村222戶和海雀黨委451戶美麗鄉村建設任務,啟動2016年舍虎、以則、海雀等6個村170戶美麗鄉村建設任務。完成法沖村垃圾堆放場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