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遺址

商周文化堆積尤為豐富,在遺址的東、西部均發現長方、土坑、豎穴的小型墓葬,隨葬品主要是陶質鬲、豆、簋、罐,屬商代晚期及周代遺存,尤以周代文化遺存最為典型。 採集到的商周文化遺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石器僅見石鐮,其形狀與當今之農用鐮刀無大差別,骨器則有骨錐、骨鏟,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還出土過以牛肩胛骨為原料的卜骨,被國家徵集收藏。 此種陶多呈青灰色,質地堅硬,器形規整,除素麵外,多飾細或中繩紋、三角紋、S紋、凸凹弦紋等,器形組合主要是鬲、豆、簋、罐。

古遺址名,山東濰坊市境內,位於昌樂縣馬宋鎮河西村,現存面積約18萬平方米,有龍山及商、周、秦漢等多個時期的文化堆積,在地表和斷崖處可見房基、灰坑、墓葬、人骨、獸骨、紅燒土和陶片,採集的龍山文化遺物有石刀、石鏃、蚌鐮和陶片。據村民反映,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出土過嵌有石鏃的人頭骨。商周文化堆積尤為豐富,在遺址的東、西部均發現長方、土坑、豎穴的小型墓葬,隨葬品主要是陶質鬲、豆、簋、罐,屬商代晚期及周代遺存,尤以周代文化遺存最為典型。採集到的商周文化遺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石器僅見石鐮,其形狀與當今之農用鐮刀無大差別,骨器則有骨錐、骨鏟,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還出土過以牛肩胛骨為原料的卜骨,被國家徵集收藏。陶器種類 繁多,主要可分為兩個陶系:一是以夾砂和雲母 末為主、陶質較松、顏色不勻、常見黑色斑塊的紅褐陶;二是以泥質陶為主、夾砂陶為輔的灰陶陶系。此種陶多呈青灰色,質地堅硬,器形規整,除素麵外,多飾細或中繩紋、三角紋、S紋、凸凹弦紋等,器形組合主要是鬲、豆、簋、罐。該遺址複雜的物質文化面貌是當時一定社會關係的反映,對研究考察周人與土著人、商人與土著人以及商人與周人之間相互滲透融合甚至更深層次的關係,都有重要價值。山東省考古研究所王樹名先生於1980年實地考察河西遺址後,認為河西遺址應是當年姜齊始都之營丘,這個觀點在史學界引起廣泛關注,得到許多專家認可。該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