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河科大9612是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小麥育種組以太谷核不育(Ta1)小麥材料為遺傳改良的技術平台,通過輪迴選擇和穿梭育種育成的一個高產早熟小麥新品種,2008年9月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豫審麥2008015)。
特徵特性
屬弱春性大穗型中早熟品種,生育期205~210d。幼苗半匍匐,春季起身快,分櫱力中等偏強,成穗率較高。成株期株高75CM左右,株型緊湊,長相清秀,莖稈彈性好較抗倒伏;旗葉寬大,成熟期下披,葉片功能期長,生理抗耐性強,落黃好。長方或紡錘型穗,長芒,白穎,穗層整齊,多花多實,結實性強;籽粒橢圓形,白粒半角質,飽滿度好,黒胚率低,商品性好。產量三要素為:畝穗數35萬,穗粒數35~40粒,千粒重45~50g。抗性鑑定
“河科大9612”,在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2003至2005年省內5點(鄭州、安陽、洛陽、漯河、內鄉、西華)小麥品種(系)成株期綜合抗病性鑑定和接種鑑定試驗中,表現對白粉病中感,對紋枯病中感,對條鏽病高感,對葉鏽病中感,對葉枯病中抗。
品質分析
2006年經省區試統一抽樣分析結果:河科大9612自然風乾的種子含水量9.79%,容重764g/L,粗蛋白含量14.89%,降落值427S,濕麵筋含量34.7%,麵粉吸水量56.9ml/100g,形成時間3.2min,穩定時間2.7min,沉澱值56.2ml,出粉率66.5%。
產量表現
2004—2005年度河南省南部組區試結果:10點匯總,9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畝產373.25kg,較豫麥18(CK)增產12.67%,達極顯著水平。居12個參試品種第1位。2005—2006年度河南省南部組區試結果:9點匯總,7點增產,2點減產。平均畝產375.1kg,較豫麥18(CK)增產1.82%,不顯著,居12個參試品種第6位。兩年平均較對照增產7.25%。2006—2007年度參加河南省南部組生產試驗,7點匯總,7點增產,平均畝產475.7kg,比豫麥18(CK)增產7.3%,居5個參試品種第3位。2006—2007年度參加河南省南部組生產試驗,8點匯總,8點增產,平均畝產457.3kg,比豫麥18(CK)增產5.9%,居6個參試品種第4位。
栽培要點
河科大9612的成產三要素為:畝穗數35萬,穗粒數35~40粒,千粒重45~50g。適宜播期為10月中、下旬,畝播量7.5kg,畝基本苗保持在12~15萬為宜。高產栽培的技術措施如下。1.施足底肥:播前畝施鈣鎂磷肥50kg;優質農家肥4000kg;缺鉀地區配合施入硫酸鉀20kg。大力提倡推廣種子包衣技術,做好土壤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土傳病原物和上茬作物殘留病原物。
2.適期播種,精量勻播,足墒下種,防止大播量造成冬前旺長徒長,為實現高產高效低成本奠定基礎。
3.搞好田間肥水管理:加強冬灌和小麥中後期肥水管理,結合拔節水每畝追施磷酸二銨20kg。小麥灌漿期澆水並畝施尿素5kg。
4.“一噴三防”提高粒重:4月中下旬,磷酸二氫鉀多菌靈粉銹寧混合噴灑,防治蚜蟲紅蜘蛛和鏽病赤霉白粉病及乾熱風。